[其他]全密封锌银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86102501 | 申请日: | 1986-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250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茅嗣怀;王坤元;王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宇电源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24 | 分类号: | H01M10/24;H01M2/08;H01M4/26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贺永和,金家山 |
地址: | 上海市长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蓄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多次充放电的全密封锌银蓄电池。
现有的可多次充放电的全密封锌银蓄电池一般采用下列几种方法使之密封。如日本专利JP55117874介绍了一种扣式锌银电池,在氧化银电极上添加诸如钯之类的金属来吸收气体;英国《电源》杂志,一九七二年第九期第115-119页发表的“用于同步轨道和星际任务的多用途的锌-氧化银电池组”一文中,介绍了利用控制电池充电的终止电压来减少产生气体的速率;提高锌电极的汞的百分比,使氢的过电位提高,从而减少氢气的析出量;采用第三电极。以上这些方法均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汞害,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制作也很复杂,电池内部的最大压力较高;达到5公斤/厘米2,有时电池的放电容量还要降低。这就使得全密封锌银蓄电池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全密封锌银蓄电池,它既保持了通常的锌银蓄电池的一切优点:如高的比能量,高的比功率,放电电压平坦等,还要使它在处于密封条件下充放电或搁置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始终低于1.5公斤/厘米2。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正极的制作过程中,把热还原银粉和作为发孔剂的卤化物粉末,例如氯化钠粉末均匀混合,卤化物粉末与还原银粉的重量比为1∶9-3∶7,压制成型,然后在高温炉中烧结5-20分钟,烧结完成的正极片冷却后在水中清洗,即能容易地将这些卤化物去除,而在极片中留下大量空隙,这些空隙是将来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最好贮存处。隔膜选用三醋酸纤维膜,三醋酸纤维膜有良好的亲水性。使用的碱性电解液处于非游离状态,但不致于造成在极片之间有过多的气泡致使离子电导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正极的面积要略大于负极的面积,可以在顶端和两侧各大2厘米从而在正负极组的边沿处形成一个通道,也有利于气体的贮存和扩散。
本发明工艺简便,与通常的锌银蓄电池相比,成本几乎没有增加。
以下将结合一种25安时的全密封锌银蓄电池实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例-25安时的全密封锌银蓄电池的剖面图。
图2是该实例的电极堆示意图。
参照图1,正极极柱1和负极极柱2与盖通过陶瓷3烧结成一体,构成电池上盖。电池上盖与电池壳体由氩弧焊焊接而形成密封。这种锌银蓄电池的正极选用40目的热还原银粉与化学纯的100目卤化物,如氯化钠粉末混合,在混料机中充分混合24小时,称一定量的混合后的正极粉末,倒入正极模具中,加压至压力达到80公斤/厘米2成型,然后放入马弗炉中烧结1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再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将电极中的卤化物,如氯化钠等消除,然后再在烘箱中烘干备用。
图2表示电极堆中正负极片堆放情况,5表示正极6表示负极,电极堆由7片负极片,8片正极片组成。总厚度为22.5毫米,电极堆在组装电池时放入电池外壳(图1中4)内。
电池电解液选用经氧化锌饱和的30%氢氧化钾溶液50毫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宇电源厂,未经上海新宇电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磨具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效甲类音频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