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吸附-混凝或浮选处理印染废水无效
申请号: | 87101908 | 申请日: | 198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190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军;金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2;C02F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浮选 处理 印染 废水 | ||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特别是处理印染业废水的工艺及方法。
印染业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生产中的剩余染料、化学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浆料等。现有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混凝、生化法、活性炭法及臭氧法和气浮法等。化学混凝法对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涂料、水不溶性还原染料、阴离子染料去除效果好,但对水溶性染料,如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去除效果不好,对水溶性,又是非离子性污染物,如表面活性剂、浆料等处理效果更差;新染料的不断出现使生化法处理遇到困难;活性炭法对水溶性染料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对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化学助剂等有机成分净化效果明显,而对非水溶性的染料,如硫化染料、分散染料去除效果差且成本太高。J.J.PORTER发明了活性炭-化学混凝串联工艺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J.J.PORTER:Pilot Studies With Activated Carbon,Joint ASME/EPA Reuse &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General Industry & Food Processing Symposium,1972.〕《活性炭研究-一般工业废水及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论文集》,1972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串联工艺对絮凝剂加量和混凝污泥量有很大区别,对于化学混凝-活性炭吸附,混凝时加200PPm的铝盐,而用活性炭-化学混凝工艺,混凝时投加的铝盐量为30~50PPm,混凝污泥量减少了75~85%,减少了混凝剂用量,但成本仍嫌太高。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注意到锅炉烟道灰、工业和民用炉煤灰、渣有一定吸附脱色能力,但是灰、渣的用量较大,单用灰、渣吸附脱色不但难以达标(排放标准),而且增加灰渣运费及污泥处理难度。目前,各中小印染厂的复杂多变的产品品种、染料品种、加工工艺,导致各种不同的废水产生,且化学耗氧量在500~1000mg/l(CODcr)甚至更高,对这样的废水单一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诸问题,提出一种低成本、工艺简便、处理容易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两部工艺方法处理废水,为了解决灰渣用量大的问题,利用煤粉(经粉碎的普通燃煤)作吸附脱色剂,也可以用煤灰(工业烟道灰)、煤渣组合使用或选择一种或多种;为解决吸附脱色仍不能达标的问题,可再利用化学混凝或浮选工艺方法,加少量的化学混凝剂即可达到排放标准。(视不同的废水添加不同及不同剂量的化学混凝剂。)如果煤粉、灰、渣的脱色吸附能达标,则可省却化学混凝或浮选工艺。
本发明工艺及方法使用粉碎的煤,组合使用或选择使用煤灰、煤渣以对废水先吸附脱色能够达到与活性炭的类似效果,上述三种物质对水溶性染料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对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化学助剂等有机成份净化明显,对非水溶性染料去除效果稍差。灰、渣是一种废弃物作为吸附脱色后不影响它的进一步再利用,而利用煤粉吸附脱色,正好与目前锅炉燃烧技术发展趋势相协调-即煤的高效燃烧及控制燃料污染-正在发展型煤、粉煤、水煤浆的研究和应用,并已取得实际效果。吸附脱色使用过的煤粉,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处理废水,而且能提高煤的燃值,具有一举数得的积极效果。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处理印染污水,还可以处理部分染料废水。用本法比化学混凝法或浮选法处理废水节省絮凝剂、助剂,同时减少了絮凝污泥量,特别是煤粉、灰、渣每个印染企业均有,适于推广使用,尤其适于中小型企业。
以下结合工艺流程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吸附脱色
废水先经煤粉、灰、渣吸附脱色,部分或全部废染料、部分或全部助剂中有机物可被去除,煤粉吸附应单独进行,灰、渣可混合或单独使用,煤粉与灰、渣不宜混合使用。也可以只用灰、渣吸附或用其中一种,再不用或用煤粉吸附。
吸附可采用将灰、渣或煤粉投入废水中混合吸附的方式,此法渣应粉碎,灰可不粉碎。对于灰、渣也可用填充式进行吸附脱色。
煤粉、灰、渣颗粒度对吸附脱色效果有影响,颗度小,吸附脱色效果提高。投入式吸附时煤粉的颗粒度应细到能过80目或更细的筛,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成本和煤量等因素确定粉碎粒度。
煤粉、灰、渣吸附脱色效果与废水中成分有关,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化学助剂等有机成分被净化效果明显,对水溶性染料有不同程度净化效果,但对非水溶性染料去除效果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