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相平衡式单可控硅整流调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87102544 | 申请日: | 198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544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龚秋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155 | 分类号: | H02M7/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平衡 可控硅 整流 调压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将三相交流电力转变为可控的直流电力的电力可控整流调压电路。
适用于一般负载下的三相平衡可控电力变换的可控整流调压电路,都至少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可控硅元件。
1982年5月公开在中国科学院“电子科学”学刊上的“三相平衡式单可控硅充电电路”,它的基本电路的主回路是由三只整流二极管和一只可控硅及蓄电池组成,其联接方法如下:三只整流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或三相变压器次级绕组三个端头相连,其阴极共同与可控硅阳极相联,可控硅的阴极作为此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由于该电路是采用蓄电池的电势关断可控硅,因此它不能用于一般的电阻、电感、电容负载,而只能局限于蓄电池充电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整流电路本身取得可控硅的关断电压,使得三相单可控硅调压电路既可以适用于蓄电池充电电路,也适用于阻性、感性、容性负载。
本发明通过从由电力整流变压器的二个次级绕组中的一个与三个整流二极管组成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取出三相半波整流电压,接到可控硅的阴极(或阳极),作为可控硅的关断电压来实现前述目的。
本发明的主电路包含有一组初级三相输入绕组,二组次级三相绕组的三相电力整流变压器,六个整流二极管,一个可控硅和负载等。一组次级绕组的三相出线头分别与三个整流二极管阳极(或阴极)相联,这三个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或阳极)共同与可控硅阳极(或阴极)相联,可控硅阴极(或阳极)与负载相联,另外一组次级绕组的三相出线头也分别与三个整流二极管阳极(或阳极)相联,这三个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或阳极)共同与可控硅阴极(或阳极)相联。
电力整流变压器的次级的两组绕组相位相反,且两组绕组的输出电压之比为二分之一至二之间。
二个次级绕组与六个整流二极管分别组成二极三相半波整流回路,其中一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通过可控硅向负载提供负载电流,另一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的作用则是向可控硅提供关断电压。
本发明的基本电路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触发电路部分未画出)。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电路的次级绕组(2)和(3)的三相半波整流输出直流脉动电压波形。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电路在可控硅导通角大于最大导通角一半时的负载电压波形。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电路在可控硅导通角小于最大导通角一半时的负载电压波形。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基本电路的具体联接方法及工作原理。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它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主回路,这个回路包含有一组初级三相输入绕组(1),二组相位相反的次级三相绕组(2)和(3)的三相电力整流变压器,六个整流二极管(4)、(5)、(6)、(7)、(8)、(9),一个可控硅(10),一个续流二(11)及负载(12)组成。
三相初级绕组(1)与三相交流电源联接,次级二组三相绕组(2)和(3)的六个出线头连接在一起作为该调压电路的第一个输出端。该二组三相绕组(2)和(3)被设计成相位相反,幅值之比为二分之一至二之间。另外六个出线头分别与六个整流二极管(4)、(5)、(6)、(7)、(8)、(9)相连。从而分别组成二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其中次级绕组(2)的三相出线头分别与三个整流二极管(4)、(5)、(6)的阳极相连,这三个整流二极管的阴极共同与可控硅(10)阳极相连,可控硅(10)阴极作为该调压电路的第二个输出端。次级绕组(3)的三相出线头分别与三个整流二极管(7)、(8)、(9)阳极相连,整流二极管(7)、(8)、(9)的阴极共同与可控硅(10)的阴极相连,该三相半波整流输出电压作为可控硅(10)的关断电压。续流二极管(11)和负载(12)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两个输出端之间。
该电路工作情况如下:串接在次级绕组(2)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中的可控硅(10)在任何一相触发导通之后,绕组(3)的三相半波整流回路电压在等于或小于三分之二π周期内都能使可控硅(10)的阴阳二极之间的电压过零或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从而实现使用一只可控硅就可轮换控制三相整流输出电压。
这个发明不只是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出许多变体的可行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未经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