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调压力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87104851 | 申请日: | 198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85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03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义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TLV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F16K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调 压力 控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调压力控制阀,它能控制第二压力(即与其相连的控制系统的压力)处于预定的设定压力上,它是根据由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与控制系统的流动压力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压力设定条件的自调实现的。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号为59-207779里推荐过一种自动减压隔膜阀。这种自动减压隔膜阀包括一减压隔膜阀部件,一具有一调压弹簧的调压部件,一操纵调压部件的驱动机构,和一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在检测的第二压力(即被控制压力)的压力偏差从一目标压力超出一预定的参照偏差时会提供一个控制信号去驱动驱动机构,从而使压力偏差降到零。
这种自动减压隔膜阀能进行稳定的减压运转,当第二压力的压力偏差在参照压力偏差之下时通过机械作用能使第二压力稳定。然而,由于该自动减压隔膜阀是根据检测的压力偏差和参照的压力偏差之间的比较结果来调整第二压力的,由此它要化很长的时间才能使第二压力稳定在预定的设定压力上。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调压力控制阀,它能很快地将第二压力调整到预定的设定值。
本发明利用了调压装置的位置和自调减压阀的第二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减压阀包括调压装置及用来驱动调压装置的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自调压力控制阀,它包括:一压力控制阀部件,一用来检测第二压力的检测部件,调整压力控制阀部件的第二压力的调压部件,驱动调压部件的驱动部件,控制驱动部件的控制部件,以及设定一设定压力的压力设定部件。
控制部件根据调压部件的位置和对应于被控制压力的第二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控制驱动部件,从而调整第二压力至想要的压力,即设定压力。
在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方法里,控制部件包括一具有运算器,校正器和记忆器的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当任选的设定压力由压力设定部件给出后,控制部件的操纵机构根据第二压力和调压构件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出调压部件上的调压构件的适当位置,然后控制部件提供一控制信号给驱动部件,以便调整调压构件的位置至计算出的适当位置,因而使第二压力被调整至设定压力。
在第二压力被调整到设定压力后,自调阀门部件开始以通常的方法进行机械压力控制运转。当第二压力需要进一步精密控制时,最好提供一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连续地或周期地检测第二压力,并通过控制部件的操纵机构根据设定压力和检测的第二压力之间的不同计算出的校正信号去控制驱动部件,从而连续地或周期地控制第二压力。
这样,自调压力控制阀能很快地响应第二压力的变化,并且立即调整第二压力(即被控制压力)至设定压力(即目标压力)。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下面推荐的实施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会变得更清楚。
图1是自调压力控制阀局部剖视图,特别地显示了调压部件;
图2是一表示调压部件的调压构件和控制压力之间的图表;
图3是本发明自调压力控制阀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自调压力控制阀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自调压力控制阀第三实施例的框图;
第一实施例(图1和2):
第一实施例是把本发明用于减压阀1。参看图1,减压阀1有一调压弹簧2,弹簧2的一端安置在弹簧座3上,另一端安置在弹簧座6上。弹簧座3和6分别紧压着隔膜4以及通过球7紧压着调压丝杠8的下端,如图1所示。减压阀1的第二压力存在于由隔膜4覆盖的压力室5里。隔膜的位置取决于加在它上面的调压弹簧2产生的压力与存在于压力室5里的第二压力之间的压力比较。因为隔膜4对第二压力的控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调压丝杠8的下部有外螺纹9。把调压丝杠8有螺纹的下端拧入一其中心部分具有内螺纹10的固定构件。如图1所示,调压丝杠8的上部有一轴向孔。夹住球12的保持架11嵌入调压丝杠8的轴向孔。花键轴13安装在调压丝杠8的轴向孔里并与球12啮合。花键轴13通过减速齿轮14与马达15的输出轴连接。
调压丝杠8与固定构件的内螺纹10啮合,当马达15的输出轴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调压丝杠8通过花键轴13而旋转,并向下移动,由此调压弹簧2通过弹簧座6被调压丝杠8所压缩,从而增加了设定压力。相反,当马达15的输出轴向另一方向旋转时,调压丝杠8也向另一方向旋转,并向上移动,由此调压弹簧2的压缩被放松,并使设定压力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LV有限公司,未经TLV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