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竹木脚手架的捆扎紧固组件无效
申请号: | 87207135 | 申请日: | 198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713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7 |
发明(设计)人: | 侯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立群 |
主分类号: | E04G7/26 | 分类号: | E04G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手架 捆扎 紧固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捆扎方式建造承重竹木支架的,特别是竹木脚手架的捆扎紧固组件以及使用该组件进行捆扎紧固的新方法。
目前,竹木脚手架的捆扎方法是在各方向的竹木交叉处用铅丝(即镀锌低碳钢丝,下同)捆扎,并扭捻其端段使之紧固。此法有缺点:扭捻程度小了达不到紧固效果,脚手架不安全,扭捻多了常常超过铅丝的疲劳极限而断裂,或伤裂,伤裂者极易被忽视,以后伤裂处因受力演变成断裂时,事故突然发生,猝不及防。再者,上述脚手架拆除时,因铅丝已变形,不能再用,只好剪断当作废物扔掉,成千上万的脚手架都扔掉大量的,只用过一次的铅丝,这种长期的经常性浪费实在是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木脚手架的新式紧固组件和用该组件来捆扎紧固的方法,一并解决前述脚手架安全问题及捆扎材料的浪费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现有的小号单股钢丝绳两端段制作若干固定的金属小珠(制法在实施例中详述),各小珠相距一小段距离,钢丝绳中段无小珠。另用钢带制作竖柱夹,它由两个相同的,中段有凹弯壁的夹片和长杆螺栓组成,或由一个钢带弯成的马蹄形套夹和长杆螺栓组成。竖柱夹成对的端片上均有如下一组孔:一个螺栓孔与两个穿珠圆孔靠近,两个U形孔分别与穿珠孔相通,螺栓孔中横穿一枚长杆螺栓,其头部及螺母加垫圈遮住穿珠孔的一部分。穿珠孔孔径比钢丝绳上的小珠直径大,U形孔孔径比小珠直径小而比钢丝绳直径稍大。U形孔的棱缘为光滑的圆棱。竖柱夹凹弯壁上有扁孔,可嵌卡内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在使用时:在竖柱上需要的部位装上竖柱夹,其成对的端片暂时相距整枚螺栓长度的距离,若遇较细竖柱,可嵌卡内垫片(它并不处处需要。仅作备用),螺栓螺母暂不拧紧,露出穿珠孔。用钢丝绳在横梁竹木交叉处捆扎,以钳子等工具尽量拉紧钢丝绳,余下的绳端段务必是有小珠的,将绳端分别从竖柱两侧绕向竖柱夹端部,把各绳端分别穿过穿珠孔,拉紧绳端使某个小珠紧卡在U形孔上,这样,钢丝绳各端即被固定,并初步拉紧了钢丝绳。最后一步是用扳手拧紧螺栓的螺母,同时出现两个效果:竖柱夹既夹紧了竖柱,又进一步拉紧了钢丝绳,各方向的竹木紧固在一起。拆除脚手架时,旋松螺母,全套组件都可完好地取下,下次再用。
由于钢丝绳的强度几倍地优于铅丝,竖柱夹又是钢带制成的,所以全套组件的安全性远胜于铅丝捆扎。又由于钢丝绳端段不采取扭曲打结,使用后不变形损坏,可反复使用,直到使用时间很长后,若发生严重锈蚀,才会失去使用价值,注意保护可以使用更长时间;而铅丝只能用一次,材料还是光泽犹存却只好废弃。论使用率,前者比后者高成百倍,论成本,同样长度的钢丝绳比铅丝贵,(但铅丝需要的长度为钢丝绳的2~3倍),另有钢带片、螺栓等,按使用一次看,组件的造价要高于铅丝,但是按使用率计算,一个专业建筑单位耗费在这方面的成本,用组件仅为用铅丝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综合安全性和无浪费各个方面,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很明显的。
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捆扎紧固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是马蹄形竖柱夹的捆扎紧固组件具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图2的竖柱夹端片上各种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捆扎紧固组件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捆扎紧固组件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立群,未经侯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