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炉眼蜂窝煤炉灶无效
申请号: | 87208370 | 申请日: | 198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37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范天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天社 |
主分类号: | F24B1/16 | 分类号: | F24B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周自清 |
地址: | 北京市西三环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炉眼 蜂窝煤 炉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蜂窝煤为燃料的炉灶。
烧用蜂窝煤比烧用散煤可以大大节约燃料,这已被实践证明,人们所公认。然而单炉眼的蜂窝煤炉,火力有限。如果加大炉眼内径,使用大直径蜂窝煤,则煤块笨重易碎,操作不便。因此,有人设计并生产了多炉眼的蜂窝煤炉。现有单炉眼和多炉眼蜂窝煤炉,加煤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炉上的炊具(锅等)移开,从顶部对准煤眼加煤;一种是抽屉式加煤,即炉体一侧为开放式,根据炉眼容纳蜂窝煤多少,安装数层抽屉式容器,将煤分层推入炉体内。以上两种加煤方法,有三个缺点:一是需中断对炊具的加热,在加煤后一段时间,火力明显减弱,影响正常烧煮;二是热损失大,又不卫生;三是操作笨重繁琐。
本发明创造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火力旺,耗煤少,加煤方便,加煤时又不中断对炊具加热的蜂窝煤炉灶。
这一任务按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下方法实现:将炉体设计为可转动式,炉体内安装三至十四个炉眼,在炉体外壁相当于炉瓦顶部附近开设加煤窗口,上层炉瓦侧面留一缺口。使用活动加煤托,通过加煤窗口和炉瓦缺口送入生煤。根据用火需要可以分次对各炉眼加煤。每一个周边炉眼设一个灰渣室,同时构成一次进风系统。每个中心炉眼或内层炉眼与相邻的一个周边炉眼共用一个灰渣室和一次进风系统。炉体内并安装二次进风系统。炉膛和烟筒底部周边设置水套,利用余热。
按以上方法设计的多炉眼蜂窝煤炉灶由环形底座、园柱形炉体、漏斗形炉膛、浅漏斗形多个锅圈和烟筒五部分组成。并配以活动加煤托。
底座(19):为环形,以金属板制成,下装四个万向走轮(1),便于整体移动炉灶。靠近环形内径设一轨道,安装在炉体底部的滚轮可在上滚动。底座上装四根可调节高度的立柱(16),支撑炉膛,并调节炉膛高度,即吊火高度。
炉体(17):为园柱形,可作360°以上转动,外壁以金属板制成。根据功能需要在炉体内设置不同数量的炉眼。一般设三至十四个炉眼。
炉眼的布局和排列:
设置三个炉眼时,呈三角形排列;
设置四个炉眼时,呈正方形排列;
设置五个炉眼时,呈园形排列;
设置六至九个炉眼时,中心一个,其余在周边相邻排列;
设置十至十一个炉眼时,内层二个,其余在周边相邻排列;
设置十二个炉眼时,内层三个,其余在周边相邻排列;
设置十三至十四个炉眼时,内层四个,其余在周边相邻排列。
炉眼使用市售直径为195毫米两节装炉瓦,也可使用其他规格炉瓦,或自制炉瓦。炉瓦底部为炉篦(6),设二根炉条。炉瓦外套以金属套。此金属套向炉体下部延伸形成灰渣室,形成灰渣室的金属套靠近炉体外壁部分缺口,与炉体壁的一次进风口相适应,既可进风,又可出渣。灰渣室可安放与其大小相适应的灰渣斗(3、4)。灰渣斗的外挡板设一活动插板门(28)。
在每个周边炉眼炉瓦的顶部设一活动缺口(25),与炉体外壁的加煤窗口相对。锯下来的这段炉瓦用弧形金属板镶嵌。加煤时取下这段炉瓦,完成加煤后,放回这段炉瓦,以补齐炉瓦缺口。
每个中心炉眼或内层炉眼的炉瓦也各设一个缺口,与相邻的一个周边炉眼炉瓦的缺口相沟通。与中心炉眼或内层炉眼炉瓦缺口相沟通的周边炉眼,其顶部就设置成两侧缺口。这样的周边炉眼就与一个中心炉眼或内层炉眼形成一组,共用一个加煤窗口和一个灰渣室。其余的周边炉眼各有一个加煤窗口和灰渣室。各灰渣室之间是互相隔绝的。
周边炉瓦与炉体壁之间有50毫米的保温层,填充膨胀珍珠岩,也可用炉渣灰和草木灰等代替。
中心炉眼或内层炉眼,比周边炉眼高度低约三厘米。与其串连的周边炉眼与之持平,为便于加煤,所有炉眼顶部形成一个大体上中间凹,周边凸的面,致使火焰环抱锅底上升。
在炉体外壁开设加煤窗口(7),与周边各个炉眼炉瓦的缺口相适应。炉瓦缺口的大小和加煤窗口的大小,以能够顺利送入一块蜂窝煤为度。炉体底部装四只滚轮。转动炉体加煤时,滚轮在环形底座轨道上滚动。炉体可作360°以上转动。
炉体内设置二次进风系统。在各相邻周边炉眼靠近炉壁的空隙内设置。二次进风口(26),设在炉壁相当于炉篦高度处,并附以金属片状活动门(15),根据补充氧气的需要,决定关闭和开启的大小。在炉壁内侧安装T形金属管(27),下口与二次进风口相接,T形管上端的横管两端封闭,在朝向炉体中心方向的侧面开设多个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天社,未经范天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