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激水雾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8645.6 | 申请日: | 198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1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福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姚建川,吕少俞 |
地址: |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水雾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湿法洗涤式除尘装置,适于冶炼、铸造、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等工业干燥的非纤维粉尘和气体的净化,尤其适于多种规格的锅炉、加热炉的烟尘净化。
已知的湿法洗涤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较为接近的是冲击水浴式(或称水坑式)除尘器。其由本体、挡水板、进气管、出风管、溢流管、喷头、倾尘板等构成。它的喷头由圆形的喇叭口和锥形的圆帽组成,帽与喇叭口之间形成一条环形窄缝,以增大喷口处风速,冲击除尘室水面,形成泡沫和水雾来净化烟尘。
这种除尘装置尚存不足之处:一是喷头的环形缝截面积小,气流速度较高,增大了压力损失,相应增加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二是高速气流到工作面(水封位置)时,气流与液面形成一个球缺形的接触面,喷口周围溅起的水柱以一定角度射向除尘室四壁,雾化不太理想,形成的液滴大且疏散,且与上升的含尘气流再次碰撞粘附的机率较少;三是工作运行时,本体一边进水,一边溢流,有二次污染的现象,耗水量也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压力损失,使液滴充分雾化,减少或防止二次污染,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式:
1.设计的喷口管直径与进气管直径相等,以保持其出口风速一致,降低压力损失。
2.喷口管与喇叭形多孔罩组成水雾发生头。它作为含尘气流的出口,即能充分利用含尘气流的动能,把喷射到除尘室四壁的水柱控制在喇叭形多孔罩内折射、细化,又能使除尘室内形成沸腾的液面接触区、密集水雾区、罩沿水帘区和再沉降水雾区,从而更易击破尘粒表面膜,使液滴、尘膜在碰撞、换液过程中充分接触,沉降本体底部。
3.设置浮球阀,外接进水阀,以控制标准工作水位,即自动补偿蒸发和其它损失的水量。
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制造、安装和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除尘效率高且稳定,尤其是能有效地捕集到粒径为0.1微米的粉尘,除尘效率94~99.3%。
图1自动激水雾除尘器示意图。
图2水雾发生头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喇叭形多孔罩〔1〕套接喷口管〔2〕(水雾发生头),其安装固定水雾拦板〔5〕中心线上并与进气管对接,设置在本体〔10〕的除尘室内。本体〔10〕上部一侧为出风管〔3〕,顶部是盖板〔11〕,除尘室底部装有20度倾角的倾尘板〔9〕。本体〔10〕敞开式扒灰口底部一侧装有闸阀〔8〕,同侧上部标准水位线上装有控制进水的浮球阀〔6〕,再稍上一点位置装有溢流管〔7〕。
图2为水雾发生头结构示意图,喇叭形多孔罩〔1〕上均布2至6排错开的减低小孔,其与喷口管〔2〕的夹角〔2〕是25度至50度。
如两图所示:喷口管〔2〕直径最好等于进气管〔4〕直径。喇叭形多孔罩〔1〕大圆平面应比喷口管〔2〕喷口平面高2至12厘米,且距标准工作水面1至10厘米,本体〔10〕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作,也可用麻花石等砌制,其各部分尺寸随水雾发生头尺寸增大而相应增大,制作系列产品。进气管〔4〕风速8至12米/秒,净化空气量为1000至25000m3/小时。
喇叭形多孔罩〔1〕按上述数据用钢板制作后,焊接在金属喷口管〔2〕。浮球阀〔6〕置于设定的标准工作水位线与进水阀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福,未经张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