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超声针灸多用仪无效
申请号: | 92101460.0 | 申请日: | 199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6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受益;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受益 |
主分类号: | A61N1/32 | 分类号: | A61N1/32;A61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6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超声 针灸 多用 | ||
本发明涉及电子治疗仪器,具体地说是用在中医超声波针灸及穴位药物导入治疗装置。
现在已有的超声波治疗装置的原理是在电真空器件为主的电子电路中产生超音频功率加到换能器输出头上,使之产生机械振动,放到人体相应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应用声学〗1986年6卷4期6-9页“我国超声治疗的新进展”已介绍,超声疗法已有6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脑血栓所致偏瘫有良好疗效,并能治疗多种炎症、疼痛、痉挛等。并且业已证实,超声穴位治疗较非穴位治疗更有效,并且已研究了超声叠加电脉冲作为离子药物导入治疗方法,已有很多这样治疗仪器。但是这些仪器直接用于针炙治疗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输出头面积大,能量不集中,在穴位治疗上疗效不显著,超声幅照总剂量大,对人体有害副作用大,用电真空器件与超声换能器容易匹配,但体积大重量大,使用电压高不安全。另外,超声波用正弦波调制,总幅照能量大,治疗作用反而不明显。输出头少,不适应中医多穴位要求。因此,这些仪器不适应中医针灸治疗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自行设计电器,克服上述缺点,要求全部采用固体器件,超声输出头采用聚能式换能器、能量集中疗效高,总剂量还可减少,超声功率由正弦波调制改为间歇调制使治疗作用增大,总幅照剂量减少,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并且要求既能适应中医多穴位要求,电脉冲与超声波并联使用,又可二者叠加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本发明包括并联叠加开关、脉冲电路、超声波电路,与聚能式超声换能输出头及电脉冲电极以并联或叠加方式联接,超声换能输出头背面采用高声阻抗的钢等材料制成,前面(能量输出部分)采用低声阻抗如铅等材料制成,这样能量集中于前面,再把前面形状做成聚能型(圆锥体或阶跃圆柱形)使能量集中。并自行设计超声振荡,前置放大,功放等电路,均用固体器件制成,其振荡部分受一无稳态555电路控制,从而达到间歇调制的目的。各部分间均加了电子去耦稳压滤波电路。在振荡、放大各级间均加了高频负反馈、中和、低频负反馈电路,以防止寄生振荡。并附有电脉冲产生输出电路,它与超声输出的不同组合,可以有超声叠加电脉冲,用于离子穴位药物导入,电脉冲与超声并联输出,可以用于中医针灸多穴位治疗,弥补超声针灸穴位不足的矛盾。本仪器样机经天津市中医医院临床试验,达到满意效果。经过322例中风、不寐、痹症的临床应用,提示对不寐症疗效最佳,治愈率达8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图1是整机电原理图。
图2是整机面板图。
图3是上盖打开後各部分位置图。
图4是聚能型超声换能输出头结构图。
在图1所示电路中,变压器B1次级电压经整流器D1-4桥式整流後,经C1R1C2滤波加到IC1定时器电路上,定时器在定时达到时,控制继电器J1断开使整个电路断开。最大定时时间为半小时,W1为定时时间调整电位器,调整它可使定时时间改变。因此,本发明为定时可调仪器,後又改进为数显定时可调仪器,以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IC2是555时基电路,接成无稳态间歇振荡电路,这点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它通过K1D8联接到BG2上,BG2是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为超声频振荡级,它产生波形很好的几百KC到1M的高频超声振荡,并且受开关K1控制而输出间歇或连续波。这一振荡经射极跟随器BG3经超声功率调节电位器W3输出到前置放大级BG4,BG5中,BG4,5组成级联前置放大,其中C12C26为中和电容,C13C15是低频负反馈电容,C14是抑制高频振荡的电容,B3是前置推动变压器,用铁氧体E形磁芯绕制,中间经过BG6,7功率加到变压器B4上,B4为输出变压器,也用铁氧体磁芯绕制,设计频率相应要与振荡频率一致。B4次级接到超声换能输出头上。高频振荡经过这几级放大达到一定功率(例如2W)而达到输出功率的目的。前置放大BG4,BG5,功放BG6,BG7与前边电路经过BG8有源稳压滤波器隔离,LED2为超声指示二极管,闪动频率反映间歇频率,亮度反映超声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受益,未经卢受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14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