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电对讲机的声控收发话器无效
申请号: | 92205513.0 | 申请日: | 199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中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电 对讲机 声控 收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电对讲机的声控收发话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充放电功能,以达到免除由主机另外提供电源或者经常更换电池为其目的的无线电对讲机的声控收发话器。
目前,常见的无线电对讲声控系统如附图1A所示,有一个无线电对讲机主机(TRANSCEIVER)100和一个与该无线电对讲机主机相插接的声控收发话器200(Vox sp.& MIC.),该图中,无线电对讲主机的输入/输出插座为设于其主机上的输入/输出插座101。此种无线电对讲系统的声控收发话器200(Vox sp.& MIC.)的设计特点、种类和缺陷如下:
(1)第一种设计如附图1B所示,无线电对讲主机100不通过其自身电源提供给声控收发话器200的声控电路所需的能量时,声控收发话器200必须填装电池,而由电池提供其中电路所需的能量。因为目前的电池使用时间最长者为130小时左右,所以必需经常更换电池,如此便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2)第二、三种设计如附图1C、1D所示,无线电对讲主机100中内藏有供给声控收发话器200所需的电源,其输入/输出插座101设计成分别由声控收发话器200的插头201小插脚或大插脚接收无线电对讲主机100的内藏电源。这样,由于每一厂商提供的电源设计〈包括插座〉均不相同,使声控收发话器或对讲主机均不能互换使用,也造成使用者很大的不便。
(3)常见的无线电对讲机声控收发话机在使用时,必需加接耳机400与话筒300,才不致在收发话时造成回波干扰,(此乃因其无法取得收发讯号来控制声控电路收发状态所致),所以其装备复杂,这也造成使用者很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对讲机的声控收发话器,由其特殊的声控电路,使得其在使用时仅利用无线电对讲机发话时流经手动开关(PTT)及电容式话筒的偏压,就可自动进行充放电,供给其本身声控电路所需之能量,不再有经常更换电池的麻烦,其经济效益也大为提高。
本实用新型由于无线电对讲主机不需另外提供电源供声控收发话器使用,所以对讲主机的输入/输出插座就不需考虑电源的输出,不必进行专门的特别设计。只要无线电对讲机的插座规格与插头规格相符,任何无线电对讲机皆可互换使用,大大方便了用户。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取得收发讯号来控制声控电路的收发状态,所以,在使用时,不需加装外接耳机与话筒,可以直接由声控收发话器进行收发话,整体成本大为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
附图1A~1D为目前常见的无线电对讲机收发话器的说明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个晶体管的电极波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图中表示了第一电容式话筒81与放大电路1相接,籍放大电路1将音频信号放大至易于积分的程度;放大电路1的输出接至积分电路2,将放大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积分成为脉冲信号;它的输出又与脉冲整形电路3相连接,该电路3使上述脉冲信号整形成为方波,再经一个电阻R10、电容C5接至晶体管开关电路4,开关电路4的输出与第二电容式话筒82和一个手动开关PTT相联接;积分电路2的输出还连接倍压整流电路5,其输出连接收发控制电路7,扬声器9则连接倍压整流电路5的输出;第二电容式话筒82与倍压整流电路5则又连接无线电对讲主机6。
图3展示了一个实施例电原理图。这里放大电路1是由晶体管Q7、Q8配合电容C1、C2、C3与电阻R1、R2、R17、R18、R19构成的;积分电路2是由晶体管Q1、Q2,电阻R3、R4、R5、R6、R7配合输出电容C4构成的,其间还装有开关S2;脉冲整形电路3则主要由晶体管Q3、Q4,电阻R8、R9所构成;开关电路4主要为晶体管Q5和电阻R20、电容C6所构成;倍压整流电路5系由一对二极管D1、D2所构成;收发控制电路7则由晶体管Q6、电阻R11、R12和电容C7所构成。此外,还接有二极管D3以防止电流流至晶体管Q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中,未经陈世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5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