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5356.9 | 申请日: | 200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5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明;姜启川;何镇明;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04;C22C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采用镁稀土硅铁合金、硅钙稀土合金、钛铁、电解铜、纯铝、硼铁等合金配制的变质剂,控制含碳0.8-1.5%,锰3.5-7.5%,硅0.5-2.0%,铬0.0-1.2%,硫0.01-0.19%,磷0.02-0.10%钢液的凝固过程,获得团球状共晶体增强相,通过正火处理获得具有奥氏体—贝氏体基体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和耐磨性,可用于制造在中低应力冲击磨粒磨损工况下使用的易磨件。 | ||
搜索关键词: | 球状 晶体 奥氏体 贝氏体钢基 自生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变质剂对钢液进行变质处理,在凝固时获得团球状共晶体增强相,再通过正火处理后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基体,钢液的成分配比为:碳0.8-1.5%,锰3.5-7.5%,硅0.5-2.0%,铬0.0-1.2%,硫0.01-0.19%,磷0.02-0.10%,余铁,变质剂的成分为:镁0.00-0.09%,钙0.00-0.30%,稀土(铈,镧)0.02-0.09%,硅0.4-1.0%,铝0.2-1.0%,铜0.0-1.0%,钛0.0-0.5%,硼0.000-0.005%,余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110535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血纤维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白金电阻温度感测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