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螺杆型动态碎冰制冰机及其制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7599.6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03C | 公开(公告)日: | 2003-10-22 |
发明(设计)人: | 简弃非;梁荣光;张勇;许石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C1/14 | 分类号: | F25C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单螺杆型动态碎冰制冰机及其制冰方法,它由制冰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制冰蒸发器、干燥过滤器、吸气过滤器、视液镜、电磁阀、热力膨胀阀、止回阀、停机旁通电磁阀、电动机、控制装置、单片微机控制器分别通过管道或各自电缆信号线共同连接构成。本发明解决了流动场所作业时需用碎冰保鲜问题,克服了现有流动作业场所用冰不方便,能耗多、成本高等缺点;本发明制冰机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能在恶劣条件下正常制冰。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动态 制冰机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单螺杆型动态碎冰制冰机,其特征在于:由制冰压缩机(1)、油分离器(2)、冷凝器(3)、制冰蒸发器(4)、干燥过滤器(5)、吸气过滤器(6)、视液镜(7)、电磁阀(8)、热力膨胀阀(9)、止回阀(10)、停机旁通电磁阀(11)、电动机(12)、控制装置、单片微机控制器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压缩机(1)的主出气口与油分离器(2)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接;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止回阀(10)相接后与冷凝器相连接,为安全同时在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停机旁通电磁阀(11)通过管道相连接后再与压缩机的副出气口相连接;冷凝器(3)的制冷剂出口通过三通相连接,其一路与截止阀相连接后,再与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7)、电磁阀(8)、热力膨胀阀(9)相连接后接入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三通另一条通路通过管道与截止阀、电磁阀(8)、热力膨胀阀(9)相连接后进入压缩机(1)的入口;电动机(12)与蒸发器(4)的制冰螺杆用三角皮带连接;设备部件全部固定在一个正方形支架上,支架底部装上胶轮,便于移动在使用场所时,将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与周围配备的水管连接;其中单螺杆型动态碎冰制冰机中的制冰蒸发器(4)由进水管(13)、轴承支架和密封圈(14)、制取碎冰用的螺杆(15)、不锈钢制冰圆筒(16)、制冷剂蒸发盘管(17)、隔热层(18)、制冰圆筒外壳(19)、圆柱型蓄冰筒及出冰口(20)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为:圆柱型蓄冰筒(20)焊接在不锈钢冰圆筒(16)上;蒸发盘管(17)绕在不锈钢制冰圆筒(16)的外表面上,绕制时盘管要紧密靠在不锈钢制冰圆筒(16)的外表面;在蒸发盘管(17)的外表面包上发泡橡塑隔热材料的隔热层(18);在隔热材料的隔热层(18)外表面套上制冰圆筒外壳(19),再与圆柱型蓄冰筒(20)焊接起来;制取碎冰用的螺杆(15)套入不锈钢冰圆筒(16)内,再装好轴承支架(14),同时装入橡胶密封圈,将进水软管套在进水管(13)上;其控制装置由冷凝器(21)、水流量继电器(22)、压缩机(23)、主阀导阀(24)、压差继电器(25)、温度继电器(26)、制冰蒸发器(27)、膨胀阀(28)、电磁阀(29)、高、低压继电器(30)、感温包(31)、控制盘(32)、控制电机(33)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为:水流量继电器(22)通过压力信号线与冷凝器(21)、蒸发器(27)及控制盘(32);压缩机(23)通过压差信号线与压差继电器(25)连接,同时压缩机(23)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控制电机(33)连接,压缩机(23)通过管道与冷凝器(21)连接;压差继电器(25),高低压继电器(30),水流量继电器(22),温度继电器(26),电磁阀(29),控制电机(34)通过各自信号线与控制盘(32)连接;感温包(31)通过温度信号线与膨胀阀(28)连接,膨胀阀(28)通过信号线与电磁阀(29)连接;压缩机(23),冷凝器(21),电磁阀(29),膨胀阀(28),蒸发器(27)通过管道连接;其单片微机控制器由稳压电源、温度控制器、流量控制器、过载保护器、压力保护器、压缩机控制器、显示器、按键键盘、报警器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稳压电源通过电源线分别与温度控制器、流量控制器、过载保护器、压力保护器、压缩机控制器、显示器及按键键盘、报警器、单片微机相电气连接;单片微机分别通过温度控制信号线、流量控制线、过载保护信号线、压力保护信号线、压缩机控制信号线、显示信号线、键盘输入数据信号线、报警信号线相互电气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110759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油裂解制城市煤气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频带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