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矿石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提锌工艺无效
申请号: | 01131578.4 | 申请日: | 200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邱冠周;覃文庆;胡岳华;黎维中;兰卓越;柳建设;刘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5C1/16;//C22B19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灿凡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锌矿石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提锌工艺。本发明主要包括细菌浸出、浸出液的萃取、萃取液的电积提锌等工艺过程,采用细菌堆浸方案浸出,浸出剂为稀硫酸细菌溶液,菌种为T.f6菌,细菌浓度为105~106个/ml,浸出体系pH为2~4,浸出富液萃取锌后萃余液返回浸矿。本发明采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优先浸出金属锌,含脆硫锑铅矿的矿石保留在浸出渣中,较好地实现了铅锌分离。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流程短、成本低、污染小的特点,锌回收率达92%。 | ||
搜索关键词: | 锌矿 细菌 浸出 萃取 电积提锌 工艺 | ||
【主权项】:
1.锌矿石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提锌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主要包括细菌浸出、浸出液的萃取、萃取液的电积提锌等工艺过程,具体工艺参数为:a>矿石的浸出将矿石中碎到粒度为2~10mm,采用细菌堆浸方案浸出,浸出剂为稀硫酸细菌溶液,菌种为T.f6菌,细菌浓度为105~106个/ml,浸出体系pH为2~4,浸出富液萃取锌后萃余液返回浸矿;b>锌浸出液的萃取和反萃采用烷基膦酸作为锌萃取剂,工业溶剂煤油作稀释剂,选择性萃取锌到有机相,负载有机相用电积贫液反萃,反萃液电积得阴极锌,空载有机相返回萃取,循环利用,萃取剂浓度25~40vol%,相比(O/A)(1~1.5)∶2,萃取时间2~5min,萃取液pH<2,反萃硫酸浓度120~200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113157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身安全保障系统
- 下一篇:具频率合成器的无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