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防雾元件无效
申请号: | 01823051.2 | 申请日: | 200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51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4-07-21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英幸;小松彻;小林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防雾元件(1),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表侧透明基板(2)与内侧透明基板间(3)具有电致变色单元(4)的防眩元件;和设置在表侧透明基板(2)上的防雾元件(8),在内侧透明基板(3)的背面形成反射膜(9),以构成防眩防雾镜(10),而且防眩时的反射率在25%以下,电致变色单元(4)是在表侧透明电极与内侧透明电极间夹有呈现电致变色现象的物质而构成,防雾元件(8)由在表侧透明基板(2)的表面侧形成的呈光催化剂反应的透明TiO2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6);和在该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6)上层叠,并形成多孔质状的呈亲水性的透明多孔质无机氧化物膜(7)构成,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6)的膜厚为100~170nm,多孔质无机氧化物膜(7)为10~50nm。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防雾 元件 | ||
【主权项】:
1.防眩防雾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表侧透明基板与内侧透明基板间具有电致变色单元的防眩元件;和设置在上述表侧透明基板上的防雾元件,在上述内侧透明基板的背面形成反射膜,以构成防眩防雾镜,而且防眩时的反射率在25%以下,上述电致变色单元是在表侧电极与内侧电极间夹有呈现电致变色现象的物质而构成,上述防雾元件由在上述表侧基板的表面侧形成的呈光催化剂反应的透明TiO2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和在该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上层叠,并形成多孔质状的呈亲水性的透明多孔质无机氧化物膜构成,上述光催化剂反应物质膜的膜厚为100~170nm,上述多孔质无机氧化物膜为10~5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未经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182305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等长颜色分量路程的电子投影器
- 下一篇:照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