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膜萃取技术的天然水中污染物现场采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16560.2 | 申请日: | 200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富;江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B01D6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的采样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膜萃取技术的现场采样装置的研制。该装置由过滤器、泵、阀和膜萃取器组成。膜萃取器的聚四氟乙烯膜夹在两块带螺旋线沟槽的圆盘形聚四氟乙烯本体之间,形成给体和受体两个液流通道。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不同,可进行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或微孔膜液-液萃取操作。当采集极性化合物时进行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此时,样品经过过滤器后由泵采集输入流路系统,与试剂及少量有机溶剂在聚四氟乙烯盘管中混合,待萃取物被萃入有机相中。混合液流经萃取器的聚四氟乙烯沟槽与聚四氟乙烯膜组成的给体通道时,有机相因其疏水性自动附着并流经聚四氟乙烯膜,此时待萃取物即渗透通过聚四氟乙烯膜,被反萃入另一由聚四氟乙烯膜和聚四氟乙烯块的沟槽所组成的受体通道内。保持受体液静止而给体流动,即可达到采样和分离富集的目的。一定时间后,用注射器将富集了目标分析物的受体取出,供分析测定。采集非极性的有机污染物时进行微孔膜液-液萃取。此时,有机溶剂进入受体通道,而样品和试剂在聚四氟乙烯盘管中混合后进入给体通道,待萃取物即渗透通过聚四氟乙烯膜,被萃入受体通道的有机溶剂中。本现场采样装置的特点是简便、稳定、选择性高和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现场采集天然水中的污染物。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萃取 技术 天然 水中 污染物 现场 采样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膜萃取技术的现场采样装置,该现场采样装置由过滤器、泵、阀和膜萃取器组成,其特点是根据被采集目标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可方便地采用不同的膜萃取模式。当采集极性化合物如多氯酚、双酚-A和阿特拉津等时,采用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模式;当采集非极性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等时,采用微孔膜液-液萃取模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1656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药物
- 下一篇:液晶背投影电视光学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