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33009.3 申请日: 2002-09-23
公开(公告)号: CN1401225A 公开(公告)日: 2003-03-12
发明(设计)人: 梁雨顺 申请(专利权)人: 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景友
地址: 124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该方法对文蛤亲贝培育、文蛤种贝产卵、孵化培育和稚贝越冬,育成提出了埋栖贝类促熟培育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池因为了底质污染,饵料投喂及稚贝潜沙后因大量分泌粘液造成窒息死亡之难题,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用强水流对稚贝本身和赖以生存的砂层冲洗方法,从而使稚贝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而单位面积产苗量可达100万/m2,本发明还提出了稚贝在冬季养殖中使用虾池架设平台放网箱的冬季越冬育成方法,解决了北方地区稚贝越冬难题,使种贝产卵期提前一个月,实现了当年文蛤产卵到育苗,稚贝越冬成活率达90%,中间培育达69.6%,经培育成文蛤直径可达90毫米,重100克左右,本发明为在北方寒冷地区培育文蛤开创了新途径。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文蛤 育苗 越冬 中间 育成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其步骤分为文蛤亲贝培育阶段,文蛤种贝产卵孵化培育阶段和文蛤稚贝越冬及中间育成阶段:(1)文蛤亲贝的培育阶段每年七月上旬选取四年成文蛤做种具暂养前期放入培育池,培育池中初期海水深80公分,后期水深30公分,每日换水二次,并要彻底清洗种文蛤的分泌粘液和排泄物,每天投饵5次,其中饵料小球藻70万/ml.日,扁藻1.5万/ml.日,海水盐度由40‰降至25‰;(2)产卵,孵化与培育阶段:北方七月上旬采捕种贝产卵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人工促熟产卵,采集的种贝从6月初开始每日使培育池温度升高1度,池温到24℃时为止,然后进行人工促熟产卵,二是在七月初所采捕文蛤,要对文蛤进行短时阴干和流水刺激产卵;A,精卵收集期种贝从产卵开始至到潜入水中看不见种贝为止大约1-2小时之后,把种贝捞净放入培育池内继续产卵再将捞出种贝的育苗池水继续加深至1.6米,每隔半小时均匀搅动一次池水,避免卵间重叠;B,受精期:受精时的种贝精子不宜过多,一般选取几个围绕在卵子周围的活跃精子即可;C,胚胎发育期将受精后的胚胎稚贝幼苗放入在水温25-28℃,盐度25‰,PH值为8.0,光照2000-4000米烛的条件下的育苗池中,经养护8--10小时便发育到幼虫,16-20小时便进入“D”型幼虫期,此时,面盘在水中能游动,并呈出雾状在水中上浮,根据幼虫的铰合部隆起程度,活动方式、摄食能力及生长情况再按壳质初、中、后期分别培育,幼虫又经过4.5-5天培育后,面盘全部消失,出现棒状足,此时活动方式也随着改变为匍匐运动方式,幼虫即进入变态期,转入底栖浅埋生活方式,大约9-10天后文蛤的水管开始出现,此时便可开始进入稚贝培育,待外壳生长到500-800um时即可出池;D,幼虫卵化选育、下砂、培育稚贝期:首先,幼虫孵化,种贝产完卵即行从培育池中捞出,往池内加砂滤过的海水至1.6m深度,在加完水后,每30分搅拌一次,海水直到幼体上浮止,孵化密度为50-80个/ml。第二实行幼虫选育分池,经过16-20小时,幼虫发育到“D”型,此时便可选育,选育前先往水中充气五分钟,之后用虹吸管把幼虫吸入到300目孔眼的箱内,按5-7个/ml的数量放入到1.6米深度的培育池中,在微充气条件环境下进行幼虫培育,第三,下砂培育,经过4-5天培育后,待幼虫面盘消失,出现棒状足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基,以满足幼虫的埋栖需要,在培育池中把幼虫吸入到300目孔眼的网箱内,同时培育池要求不断搅动,直到吸干,然后再把300目内的幼虫用80目筛网滤出杂物,之后再倒入300目箱内冲净,按50-100个/cm2放入培育池,培育池中铺入1cm厚,水深30cm-50cm如培育池水吸干,仍存有大量幼贝附着在池底时,使用水管把幼贝冲净,第四,稚贝培育:必须经注意观察稚贝生长情况,同时还要注意检查底质,每七天换水一次,每次用洗机冲洗砂子,使砂子和稚贝充分磨擦至止,把脏物粘液冲掉为止,再用虹吸管将粘液排出;E、水质、水体、换水、网箱、网目大小:培育池中水质为自然海水经一、二、三级沉淀,打入砂滤罐中,砂滤罐每30分钟要反冲一次,如海水盐度过高,要通过二级、三级沉淀池把海水加淡水调成盐度为25‰的海水进行孵化;二是水体,如在20m3的培育池中,产卵:7吨水、水液面为30cm,孵化、选育时为36吨,水,液面高160cm,下砂稚贝培育时如使用20m3的培育池,应放入10吨海水、水液面高度应为40cm,三是要每天换水1-2次;F、饵料。从受精卵发育到“D”型幼虫的饵料选用绿藻中的小球藻、扁藻、塔胞藻、金藻中的叉鞭藻、等鞭藻“9002”藻、硅藻中的小新月;投喂量:扁藻0.30-0.5万cell/ml.日叉鞭0.5-1.5万cell/ml.日小球10--20万cell/ml.日(3)文蛤越冬及中间育成阶段:稚贝在投入养育池内喂养时,在培育池内需架设一平台,平台上放置网,网箱内铺入2-3cm的砂子,培育过程中不但要对池中粘液定期进行人工冲洗还要在培育池中培育天然饵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未经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3300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