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03132554.8 | 申请日: | 200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513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4-07-21 |
发明(设计)人: | 单德彬;郭斌;王春举;曲东升;荣伟彬;孙立宁;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零件的塑性成形设备——一种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统,它包括模具组件、至少二根电热棒(2)、施压机构(3)、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和力传感器(6),上冲头、下冲头和凹模共同完成坯料的塑性成形。模具组件的上方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施压机构(3)、力传感器(6)和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与电热棒(2)相连接。电热棒(2)进行通电加热,温控组件通过控制电热棒(2)保证模座(1-2)保持在给定的恒温,由于加工成形的零件的外形尺寸都在微米级,加载速度稍快或位移量稍大所造成的微小失误都会给零件的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了压电陶瓷驱动器来施压,通过计算机控制加载速度和位移量,从而保证了加工质量。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和工作可靠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塑性 成形 系统 | ||
【主权项】:
1、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具组件、至少二根电热棒(2)、施压机构(3)、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和力传感器(6),模具组件由支座(1-1)、模座(1-2)、顶柱(1-3)、垫环(1-4)、弹簧(1-5)、下冲头(1-6)、凹模(1-7)、上冲头(1-8)和冲头导套(1-9)组成,模座(1-2)设置在支座(1-1)的内腔中,模座(1-2)的上端面的中心处开有工作腔(1-2-1),工作腔(1-2-1)中由下向上顺序设置有弹簧(1-5)、垫环(1-4)、凹模(1-7)和上冲头(1-8),顶柱(1-3)被弹簧(1-5)所环绕,凹模(1-7)的中心处的上下端面间开有型腔(1-7-1),下冲头(1-6)的上端伸入凹模(1-7)的型腔(1-7-1)的下端,下冲头(1-6)的下端支承在顶柱(1-3)的上端面的中心处,上冲头(1-8)的下端与冲头导套(1-9)的内孔配合,冲头导套(1-9)连接在模座(1-2)的上端面上,模座(1-2)的上端面上的圆周边缘处开有至少二个盲孔(1-2-2),盲孔(1-2-2)沿模座(1-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盲孔(1-2-2)中设置有电热棒(2),上冲头(1-8)的上方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施压机构(3)、力传感器(6)和进给机构(4),温控组件与电热棒(2)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313255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异色浮饰的成型组装方法
- 下一篇:热流道共注射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