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他霉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3144134.3 | 申请日: | 2003-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51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4-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杜连祥;王敏;路福平;王建玲;邬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62 | 分类号: | C12P19/62;A61P31/1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学苑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300222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纳他霉素的制备方法属于以褐黄孢链霉菌为菌种,发酵法生产、提取纳他霉素的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生产纳他霉素使用国外培养基、在国内难以买到、并且价格较高及从发酵液提取纳他霉素工艺复杂、费用昂贵或有副产物的问题。提供了制备、提取纳他霉素的新工艺技术。其技术方案是:采用褐黄孢链霉菌,经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种子培养、发酵、提取工序;通过控制pH值和溶解氧水平,及在发酵期间分批次流加葡萄糖的方式制备纳他霉素,提高其产量并采用低温蒸发去除甲醇法提取纳他霉素。本发明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提高了纳他霉素的产量和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为纳他霉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纳他霉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发酵法生产纳他霉素,采用褐黄 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ilvosporeus),经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种子培养、 发酵、提取工序;通过控制pH值和溶解氧水平,以及在发酵期间分批 次流加葡萄糖进行生产纳他霉素,并采用低温蒸发法去除甲醇提取纳他 霉素;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一)制备纳他霉素发酵液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生产菌种为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ilvosporeus),其原始菌种 是从美国典型培养物收集中心处获得,其保藏号为ATCC13326,通过 DES和UV诱变,筛选高产菌株,将该生产菌株在琼脂斜面上生长4-8 天后,4℃保藏待用;其中,制作孢子悬浮液采用的液体为无菌水或新鲜 种子培养基,灭菌条件为:121℃,灭菌15~25min,孢子浓度选择为108 个/mL; ●种子培养 将上述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加入到含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和微量 元素组成的种子培养基中,灭菌条件为120~125℃,灭菌15~25min;在 摇床上200rpm转速下,28~30℃培养20~28h,在培养过程中不需要搅拌 和通气,即可得到适合接种的种子培养物; ●发酵生产纳他霉素 将长好的种子接入到经灭菌的含有大豆蛋白胨、酵母粉和葡萄糖的 发酵培养基中,按2%的体积比接种,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流加消泡剂控 制泡沫,同时还需不断分批流加50%的葡萄糖溶液,并通过调节发酵罐 的通气量、转速和罐压来控制发酵液中溶解氧水平在10~30%,pH 5.5~6.0,发酵96~168h后即可得到含4.0~5.6g/L纳他霉素的发酵液; (二)从发酵液中提取纳他霉素 该步骤包括:浓缩发酵液;加入甲醇,升高pH;去除菌丝体;再降 低pH,蒸发甲醇;回收沉淀、进行干燥得到纳他霉素固体;其具体方法 是: ●浓缩发酵液 任选一种浓缩液体的方法均可,如蒸发、过滤、离心或离心过滤法; 采用蒸发法浓缩发酵液时,使发酵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2以下; 采用过滤法浓缩发酵液时,其滤布孔径不应太大,尽量减少发酵液 中的悬浮物透过滤布; 采用重力离心处理时,检测离心上清液中纳他霉素的含量,选择一个 合适的转速使发酵液中的悬浮物离心下来; 采用离心过滤法处理时,可将离心和过滤结合起来,在离心的过程 中,同时完成过滤; ●加入甲醇、升高pH 向上述浓缩的发酵液中加入甲醇,并加碱调节pH到10~11,使浓缩 液中的纳他霉素完全溶解; ●去除菌丝体 采用重力离心、过滤或离心过滤法除去菌丝体; ●降低pH、蒸发除甲醇 加酸调节pH到6.5~7.5,使溶解的纳他霉素部分沉淀下来;为保持 纳他霉素的活性,采用低温蒸发去除甲醇,降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加 速纳他霉素的沉淀; ●固液分离和干燥。 将上述结晶的纳他霉素,任选一种固液分离的方法,如过滤或离心 得到沉淀,再经水多次洗涤,使获得的固体颜色成为白色或者通过以上 的方法再次对获得的纳他霉素进行重结晶,或用活性炭脱色处理,提高 纳他霉素的纯度,最后干燥,其方法如常温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或真空冷冻干燥等,即得到纯度不小于80%的纳他霉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314413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薄壁离心管为反应容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 下一篇:不含酯酶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