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铃流发生器过流和短路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03202543.2 | 申请日: | 200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6048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4-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南;王建廷;王京民;董银虎;于进;张江波;王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0 | 分类号: | H02H7/20;H04M1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文其 |
地址: | 050035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铃流发生器过流和短路保护器,由组合电子开关、过流检测装置和过流保护延时器及自举辅助电源四部分构成,使用时,将组合电子开关串接在铃流发生器的输出回路中,并将构成自举辅助电源的串联支路跨接在铃流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在未出现过流和短路时,组合电子开关闭合,能保证铃流发生器输出交流信号的输出;而在出现过流和短路时,组合电子开关又能迅速打开,将铃流发生器由输出回路中切除,并避开过流和短路时间内铃流发生器与其输出回路的连接,以间歇输出,俗称“打嗝”输出的工作方式,保护铃流发生器的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铃流发生器的次级开关管也得到了保护,具有全面保护铃流发生器安全之优点,安全可靠性更高。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器 短路 保护 | ||
【主权项】:
1、一种铃流发生器过流和短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组合电子开关(2)、过流检测装置(3)和过流保护延时器(4)及自举辅助电源(1)四部分,自举辅助电源(1)由整流二极管(D1)、电阻(R1)、隔直电容(C1)串联支路构成;过流检测装置(3)由过流电阻(R8)、NPN型三极管(V3)及其基极电阻(R7)、光电耦合器(N1)及其初级输入限流电阻(R9)构成;组合电子开关(2)由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场效应管(Q1)及其栅极分压偏置电阻(R2、R6)构成,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作组合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作组合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的阴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过流电阻(R8)与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其分压偏置电阻(R2、R6)与自举辅助电源电阻(R1)连接整流二极管(D1)阴极的一端相连;过流保护延时器(4)由PNP型三极管(V1)及其基极高电位偏置电阻(R3)、NPN型三极管(V2)及其基极分压偏置电阻(R4、R5)、可控硅(V5)、光电耦合器(N2)、电压比较器(N3)、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2)和电容(C5)构成的积分器构成,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基极通过其高电位偏置电阻(R3)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三极管(V2)与三极管(V3)并联,三极管(V2)的基极通过其分压偏置电阻(R4、R5)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2)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其基极电阻(R7)与过流电阻(R8)连接场效应管(Q1)源极的一端相连、发射极与过流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13)、可控硅(V5)、电阻(R11)、光电耦合器(N2)的初级相串联接电源(VDD),可控硅(V5)阳极和控制端分别与光电耦合器(N1)的次级输入、输出端相连,光电耦合器(N1)的初级通过其输入限流电阻(R9)跨接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之阴极与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之阳极间,光电耦合器(N2)的次级也与三极管(V3)相并联,电压比较器(N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4)接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2)和电容(C5)构成的积分器接电阻(R11)连接可控硅(V5)阴极的一端,电压比较器(N3)的同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间跨接二极管(D8)、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间跨接电阻(R15)和二极管(D7)的串联支路,可控硅(V5)的控制端与电压比较器(N3)的输出端间跨接二极管(D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320254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电机缺相保护装置
- 下一篇: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