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车辆轮对数据自动测量机无效
申请号: | 03204703.7 | 申请日: | 200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643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4-09-22 |
发明(设计)人: | 辛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泰格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161002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轮对数据自动测量机,属铁路车辆轮对制造、检修专用设备;它由机架总成、分料装置总成、驱动控制系统,检测机构、数据采集处理微机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构成;实施自动上下料、自动测量,可测量车轴长度、轮对内距、轮位尺寸、车轮直径、车轮踏面跳动等几何尺寸;车轴长度、轮对内距、轮位尺寸采用接触测量,测量尺同光栅尺配合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车轮直径、车轮踏面跳动采用非接触测量,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测量精度高,数据准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无为返工浪费,自动采集数据信号,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记录,测量结果直接由智能终端输入轮轴车间(HMIS)自动化管理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轮对 数据 自动 测量 | ||
【主权项】:
1、一种铁路车辆轮对数据自动测量机,它由机架总成、分料装置总成、驱动控制系统、检测机构、数据采集处理微机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总成由机架左端架总成(2-1)、机架右端架总成(2-2)、机架上横梁总成(3)、机架座总成(4)构成,成龙门式长方形机体;机架左端架总成(2-1)、机架右端架总成(2-2)安装在机架座总成(4)左右两端,机架上横梁总成(3)两端下部与机架左端架总成(2-1)、机架右端架总成(2-2)上端相连接;机架上横梁总成(3)下盖板(34)上平面左端安装车轴长度、轮对内距测量尺控制共用油缸(33-1),车轴长度、轮对内距测量尺控制共用油缸(33-1)侧面安装左光栅尺座(23-1),左光栅尺(42-1)安装在左光栅尺座(23-1)上,机架上横梁总成(3)下盖板(34)上平面右端安装车轴长度、轮对内距测量尺控制共用油缸(33-2)车轴长度、轮对内距测量尺控制共用油缸(33-2)侧面安装右光栅尺座(23-2),右光栅尺(42-2)安装在右光栅尺座(23-2)上,机架上横梁总成(3)下盖板(34)下平面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左上溜板(10-1)、右上溜板(10-2),在左上溜板(10-1)上安装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1(11-1)和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1(12-1),车轴长度测量尺1(30-1)安装在车轴长度油量尺安装座1(11-1)上,轮对内距测量尺1(29-1)安装在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1(12-1)上,在右上溜板(10-2)上装有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2(11-2)和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2(12-2),车轴长度测量尺2(30-2)安装在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2(11-2)上,轮对内距测量尺2(29-2)安装在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2(12-2)上;以左下溜板(22-1)和右下溜板(22-2)同左上溜板板(10-1)和右上溜板(10-2)相连接,机架左端架总成(2-1)上安装左机架升降装置溜板(39-1)、机架右端架总成(2-2)上安装右机架升降装置溜板(39-2);分料装置总成由轮对推入装置总成(14)、轮对推出装置总成(1)构成。轮对推入装置总成(14)安装在测量机进出轮对轨道(35)上,轮对推入装置总成(14)由轮对推入装置油缸(16)、轮对推入装置油缸支座(17)、轮对推入装置杠杆(18)构成。轮对推入装置油缸支座(17)安装在进出轮对轨道(35)上,轮对推入装置油缸(16)下端同轮对推入装置油缸支座(17)相连接、轮对推入装置油缸(16)活塞头部与轮对推入装置杠杆(18)相连接,轮对推出装置总成(1)的轮对推出装置传动杆(38)安装在轮对推出装置传动轴(36)中部,轮对推出装置推杆(20)安装在轮对推出装置传动轴(36)两端每端各一个,轮对推出装置传动轴(36)安装在轮对推出装置传动轴安装座(37-1)(37-2)上,轮对推出装置安装座(37-1)(37-2)座部固定安装在轮对推出装置传动轴安装座梁(47)上;轮对推出装置油缸(19)座部同轮对推出装置油缸座(21)相连接,轮对推出装置油缸座(21)装在机架座总成(4)基础上,并与机架左端架总成(2-1)、机架右端架总成(2-2)对中,轮对推出装置油缸(19)活塞头部与轮对推出装置传动杆(38)下端相连接;驱动控制系统由轮对升降装置、机械回转装置两部分构成。左机架升降装置溜板(39-1)、右机架升降装置溜板(39-2)分别安装在机架左端架总成(2-1)和机架右端架总成(2-2)两内侧面,左升降装置溜板(5-1)装有主动回转装置架(15-1)和主动回转装置(6),右升降装置溜板(5-2)装有被动回转装置架(15-2)和被动回转装置(7),主动回转装置架(15-1)和被动回转装置架(15-2)下部分别同轮对升降装置油缸1(31-1)和轮对升降装置油缸2(31-2)活塞头部相连接,轮对升降装置油缸1(31-1)和轮对升降装置油缸2(31-2)座部分别与轮对升降装置油缸支座1(8-1)和轮对升降装置油缸支座2(8-2)相连接,轮对升降装置油缸支座1(8-1)和轮对升降装置油缸支座2(8-2)固定安装在机架基础上,回转电机(9)同主动回转轴装置(32)相连接;检测机构由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1(11-1)、车轴长度测量尺1(30-1)、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2(11-2)、车轴长度测量尺2(30-2)、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1(12-1)轮对内距测量尺1(29-1)、轮对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1(28-1)、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2(12-2)、轮对内距测量尺2(29-2)、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2(28-2)等构成,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1(11-1)上安装车轴长度测量尺1(30-1),车轴长度测量尺安装座2(11-2)上安装车轴长度测量尺2(30-2),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1(12-1)上安装轮对内距测量尺1(29-1)及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1(28-1),轮对内距、车轮直径测量尺安装座2(12-2)上安装轮对内距测量尺2(29-2)及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2(28-2),在左光栅尺座(23-1)上安装左光栅尺(42-1),在右光栅尺座(23-2)上安装右光栅尺(42-2);在机架上横梁总成下盖板(34)下平面左右端的侧面对称安装轮辋宽度测量装置安装座(13-1)和(13-2),轮辋宽度卡尺导板(26)同轮辋宽度测量装置安装座(13-1)相连接,轮辋宽度卡尺1(25-1)和轮辋宽度卡尺2(25-2)安装在轮辋宽度卡尺导板(26)上,轮辋宽度卡尺1(25-1)和轮辋宽度卡尺2(25-2)上端装有轮辋宽度卡尺油缸座(27-1)、(27-2),轮辋宽度卡尺油缸(24)活塞端同轮辋宽度卡尺油缸座1(27-1)相连接,轮辋宽度卡尺油缸(24)座端同轮辋宽度卡尺油缸座2(27-2)相连接,轮辋宽度卡尺油缸(24)侧方安装轮辋宽度光栅尺架(40-1)和(40-2),轮辋宽度光栅尺(41-1)和(41-2)安装在光栅尺架(40-1)和(40-2)上;数据采集处理微机控制系统由整流电源变压器1(43),整流电源变压器2(44)、PC18133智能模板(45)、PC19111智能模板(46)、轮辋宽度光栅尺1(41-1)、轮辋宽度光栅尺2(41-2)、左光栅尺(42-1)、右光栅尺(42-2),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1(28-1)、车轴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2(28-2)构成,整流电源变压器1(43)的L和N端接220V交流电源,整流电源变压器1(43)的+24V和GND端,分别与轮辋宽度光栅尺1(41-1)、轮辋光栅尺2(41-2)、左光栅尺(42-1)、右光栅尺(42-2)的+V和GND端(+V和GND端为电源输入端)相连接,并为并联连接,整流电源变压器2(44)的L、N端接220V交流电源,整流电源变压器2(44)的+5V和GND端(为直流电源输出端)分别与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1(28-1)、车轮直径激光移传感器2(28-2)的+V和GND端(直流电源输入端)相连接,为并联连接,轮辋宽度光栅尺1(41-1)、轮辋宽度光栅尺2(41-2)、左光栅尺(42-1)右光栅尺(42-2)的信号输出端SIN与PC18133智能模板(45)相连接,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1(28-1)和车轮直径激光位移传感器2(28-2)的信号输出端SIN与PC19111智能模板(46)相连接;微机控制系统为PC总线工业微机,PC18133智能模板(45)和PC19111智能模板(46)均安装在机箱内,构成微机控制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泰格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齐齐哈尔泰格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320470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摄影架
- 下一篇:一种上架式陀螺经纬仪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