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麻醉盗窃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310106107.6 | 申请日: | 200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529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4-09-15 |
发明(设计)人: | 苏润;刘锦淮;黄行九;皮宗新;王连超;孙宇峰;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G08B13/189;G08B21/14;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晓薇 |
地址: | 230031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防麻醉盗窃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菲涅尔透镜、微型DV(或电话机)、排气扇、麻醉毒气传感器、检测控制电路。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与麻醉毒气传感器(3)通过导线连接到检测与控制电路上所形成的报警器是防范麻醉入室盗窃的有效装置。所述方法中麻醉毒气传感器分布于屋内可能出现麻醉毒气的多个点进行实时检测。当出现麻醉毒气时,则打开排气扇排除麻醉毒气,同时声光报警提醒主人或仓库管理人员。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封闭监测区域,若犯罪分子已经强行入室成功,此时自动打开微型DV并记录入室情景或拨打设定的报警电话。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和麻醉毒气传感器在检测控制电路上可即插即用,并可拓展为无线传输模块进行信号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麻醉 盗窃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防麻醉盗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菲涅尔透镜(2)、麻醉毒气传感器(3)、麻醉毒气传感器插座(4)、排气扇(5)、六孔可插拔插头(6)、三孔可插拔插头(7)、检测与控制电路(8)、微型DV(9)、报警蜂鸣器(10)、红色LED(11)、电源插头(12)、外壳(13);该装置的结构是一个可用导线连接也可用无线信号传输连接的分散性结构,所述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与菲涅尔透镜(2)组成的人体红外感测器,其通过长导线与控制板相连,根据监视器距离来定导线的长度,也可采用无线传输模块传送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到检测与控制电路(8)间的信号;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与菲涅尔透镜(2)组成的模块可为单个也可为多个,为多个时应将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与菲涅尔透镜(2)组成的模块封闭监视范围,以提高安全性;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的受光面应放置于菲涅尔透镜(2)的视场汇聚点上,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开启微型DV(9),微型DV(9)对入侵过程进行记录,微型DV(9)放置于检测与控制电路(8)外的隐蔽处,也可将检测与控制电路(8)与电话相连,若有人入侵时可同时拨打设定的电话号码;麻醉毒气传感器(3)为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麻醉毒气传感器(3)可以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当为多个麻醉毒气传感器时,应尽量分散在可能出现麻醉毒气的多个点,以此提高检测的可靠性,麻醉毒气传感器(3)的麻醉毒气传感器插座(4)为六孔圆形插座;麻醉毒气传感器(3)和检测与控制电路(8)采用导线相连,导线的长度视气体待监测点和检测与控制电路(8)的距离而定,麻醉毒气传感器(3)和检测与控制电路(8)的信号也可采用无线传输模块传输;检测与控制电路(8)的外壳(13)为方形的盒子,盒子左侧有六孔可插拔插头(6)和三孔可插拔插头(7)。盒子正面右下方引出红色LED(11)作为光报警,盒子正面右上方开出的孔缝结构,作为声报警的报警蜂鸣器(10)能通过此孔缝传出报警声;声报警的蜂鸣器(10)也可采用语音芯片构成的喇叭代替,排气扇(5)置于房间的通风处,由检测与控制电路(8)控制开启;所述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1)与麻醉毒气传感器(3)通过导线连接到检测与控制电路(8)上所形成的报警器,能够从电话、微型DV(9)、报警蜂鸣器(10)、红色LED(11)多个方面报警和保护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31010610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森林火灾智能监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高速公路区间信号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