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状工件内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380110083.X | 申请日: | 2003-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756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泽;张谷令;刘赤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48 | 分类号: | C23C14/48;H01J37/317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振萱 |
地址: | 中国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工件内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该方法将该管状工件置于一个加工室中,并将一柱状电极和一可允许等离子体扩散的管状电极,由内至外同轴布置在该管状工件内,将该两电极与射频电源接通,从而在加工室中产生一团沿轴向均匀分布的稳态射频等离子体,所述管状电极由分布在圆筒状支撑件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螺旋式分布的电极丝构成,在管状工件和管状电极之间施加负高压的同时,使管状电极与管状工件之间作相对转动,从而相对均匀地将离子加速注入到管状工件内表面。本发明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消除了被改性的管状工件内表面的栅网阴影,使得改性的内表面更加均匀另外,尤其适用于细长管状工件的改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工件 表面 改性 方法 及其 专用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管状工件内表面改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被处理的管状工件置于一个加工室中,并将一柱状电极和一可允许等离子体扩散的管状电极,由内至外同轴布置在该管状工件内;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加工室抽真空至10-3pa;然后,向此加工室10中充入工作气体;其特征在于:将该两电极与射频电源接通,从而在加工室中产生一团沿轴向均匀分布的稳态射频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通过管状电极向管状工件内表面沿轴向扩散;在管状工件和管状电极之间施加负高压的同时,接通驱动装置的电源,从而相对均匀地将离子加速注入到管状工件内表面,加工完成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38011008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容器
- 下一篇:电光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