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片内微流体动态混合器、混合池模具及其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11063.3 | 申请日: | 200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59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一辉;张平;李淑娴;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3/5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3003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芯片内微流体动态混合器包括:混合池1、准直器2、光纤3、定位衬底4、支架5、振动薄膜6、交流电源7、平面线圈8、永磁薄片9、光纤10与准直器11。驱动方法:利用交流电源在平面线圈中通入方波形式的电流,使平面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再利用永磁薄片形成磁场与交变磁场相互作用,来带动振动薄膜往复运动,使混合池的体积引起变化,实现芯片内微流体动态混合器的驱动。模具包括:凹槽20、敞模体21、方柱22、凹槽23、柱体24和方柱25;模具包括:凸模体26、柱体27、起模螺孔28、起模螺钉29、起模螺孔30、起模螺钉31、凹模体32、凹槽33、定位平面34、方柱35、凹槽36、底部凹槽37和方柱38。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流体 动态 混合器 混合 模具 及其 驱动 方法 | ||
【主权项】:
1、芯片内微流体动态混合器,包括:光纤(3)、支架(5)、交流电源(7)、光纤(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池(1)、准直器(2)、定位衬底(4)、振动薄膜(6)、平面线圈(8)、永磁薄片(9)、准直器(11),支架(5)的凹槽中心固定有平面线圈(8),平面线圈(8)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7)连接,在支架(5)的凸起处固定有定位衬底(4),准直器(2)和准直器(11)耦合对准后其下部固定在定位衬底(4)上,混合池(1)的下平面与定位衬底(4)的上平面固定连接,准直器(2)和准直器(11)其上部嵌入混合池(1)中,在准直器(2)和准直器(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光纤(3)和光纤(10),混合池(1)的底部与振动薄膜(6)的上部固定连接,在振动薄膜(6)的下部与永磁薄片(9)的上部固定连接,永磁薄片(9)的下部与平面线圈(8)的上部有空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1106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酶解林蛙油及软胶囊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肽蛋白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