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410030990.X | 申请日: | 200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681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胡进;黄学杰;陈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4/58;H01M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华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为一具有“元宵”结构的颗粒,其粒径为100纳米~100微米,“元宵”的内核为内部复合颗粒,包括活性物质和导电添加剂,外壳为一碳层。所述的活性物质占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20~95wt%,其为选自硅和储锂的热力学平衡电位低于1.5V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该负极活性材料可采用机械法或水热法制备。可将此负极活性材料直接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或是以3~98wt%的比例与其它现有的负极材料混合使用。该负极活性材料可以使得二次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特性及安全性,其组装的二次锂电池适用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或需要移动能源驱动的设备。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次 锂电池 负极 活性 材料 用途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为一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其粒径为100纳米~100微米;其中:所述的“核壳”结构包括一内核和外壳;其内核由内部复合颗粒组成,包括活性物质和导电添加剂,所述的活性物质占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20~95wt%,其为选自硅和储锂的热力学平衡电位低于1.5V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导电添加剂为活性物质的重量的1~200wt%;所述的外壳为一碳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3099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智能网计费方法
- 下一篇:芦荟酒的调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