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离子注入机有效
申请号: | 200410051332.9 | 申请日: | 2004-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609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陶士慧;马山明;邵先华;叶围洲;蔡恩发;蔡坚将;吴观绵;吴九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恩博金属表面强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48 | 分类号: | C23C14/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彦孚;刘非 |
地址: | 519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离子注入机,旨在提供一种离子束流强、束流引出电压低、注入面积大、注入时间短、工件加工成本低的金属离子注入机。该机的金属离子源(1)包括阴极(5)、阴极支架(6)、触发电极(7)、绝缘阴极套(8)、阳极(9)、阳极支架(10)、放电室(11)、等离子体室(12)、第一栅(13)、第二栅(14)和第三栅(15),第一栅(13)与第二栅(14)之间的距离为5~10mm,三个栅板均为2~5mm厚,其上均设有1300~1800个φ3~5mm的小孔,本机的弧压电源(19)的特性阻抗为1Ω、脉宽为0.44~0.65ms,频率为5~25Hz。本发明用于生产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离子 注入 | ||
【主权项】:
1、一种金属离子注入机,包括金属离子源(1)、离子源供电系统、真空室(2)、工件靶台(3)、抽真空系统(4)、冷却系统和控制屏,所述金属离子源(1)设置于所述真空室(2)的上部并与所述真空室(2)相连通,所述工件靶台(3)设置于所述真空室(2)中,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金属离子源(1)相连接,所述控制屏分别与所述离子源供电系统、所述真空室(2)、所述抽真空系统(4)、所述冷却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源(1)包括阴极(5)、阴极支架(6)、触发电极(7)、绝缘阴极套(8)、阳极(9)、阳极支架(10)、放电室(11)、等离子体室(12)、第一栅(13)、第二栅(14)和第三栅(15),所述触发电极(7)由所述绝缘阴极套(8)隔开设置于所述阴极(5)外周,所述放电室(11)上端与所述阴极支架(6)相连接、下端与所述阳极支架(10)相连接,所述放电室(11)外周均匀设有4~8个成对的磁柱(16),所述等离子体室(12)上端与所述阳极支架(10)相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栅(13)相连接,所述第一栅(13)、所述第二栅(14)、所述第三栅(15)依次由上至下相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栅(13)与所述第二栅(14)之间的距离为5~10mm,所述第一栅(13)、所述第二栅(14)、所述第三栅(15)的栅板均为2~5mm厚,所述第一栅(13)、所述第二栅(14)、所述第三栅(15)上均设有1300~1800个φ3~5mm的小孔,所述阳极支架(10)与所述等离子体室(12)之间、所述等离子体室(12)外壁设有四个或四个以上N、S极相间排列的磁环(17);所述离子源供电系统由触发电源(18)、弧压电源(19)、束流引出电源(20)和负压电源(21)组成,所述触发电源(18)的正极与所述触发电极(7)相连,所述触发电源(18)的负极与所述阴极(5)相连,所述弧压电源(1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阳极(8)、所述第一栅(13)及所述束流引出电源(20)的正极相连,所述弧压电源(19)的负极与所述阴极(5)相连,所述负压电源(2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束流引出电源(20)的负极、所述第三栅(15)及地面相连,所述负压电源(2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栅(14)相连,所述弧压电源(19)的特性阻抗为1Ω、脉宽为0.44~0.65ms、频率为5~25Hz。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恩博金属表面强化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恩博金属表面强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5133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