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66164.0 | 申请日: | 200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621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春;张毅敏;胡孟春;张龙江;田猛;唐小燕;吴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C02F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部分:(1)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生态沟渠);(2)沉降子系统(植物栅);(3)生态透水坝(生态透水坝强化净化子系统);(4)前置库库区。以上四个部分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该系统去除地表径流及其它未处理的污染源中的N、P等营养盐、悬浮固体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入湖污染负荷量,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通过4个子系统的联合作用,可实现去除TN:60%,TP:70%,SS:80%的目标。为太湖及其它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可供借鉴的技术。 | ||
搜索关键词: | 平原 河网 地区 污染 强化 净化 前置 系统 | ||
【主权项】:
1.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沟渠长度大于100米,挖掘沟渠或利用平原河网地区沟渠结合生态沟渠技术改建而来;(2)沉降子系统,长度为10~100米,两岸护坡宽分别为1~5米,利用库区入口的沟渠河床结合人工湿地原理构建而成,种植水生植物,建成生物格栅;(3)生态透水坝,砾石堆筑而成,透水坝坝体沿河道方向宽度为1~15米;(4)前置库库区,面积不小于50m2,设计水深为1.0~3.0m,采用生物浮床、生物操纵技术、水生植物带、固定化脱氮除磷微生物其中的一种或任几种方案;以上四个部分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系统,通过生态沟渠将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和未处理的污染水体收集后,流入生态河床,经生态河床中的生物格栅作用后进入生态透水坝,通过生态透水坝后最后汇入前置库库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6616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