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子标记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变化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67810.5 | 申请日: | 200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60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波;孔静;吴春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31;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分子标记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变化的检测方法,具体如下:建立与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动物脾虚证模型;收集造模前后以及用药治疗后的实验动物的粪便,并用DNA提取方法提取其中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检测;对得到的造模前后、用药治疗后的ERI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提供对药物的筛选评价指标。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快速且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肠道菌的变化,本发明具有简便、快速、有效、灵敏的特点,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样品并对各个阶段的肠道菌动态变化,在对肠道菌群总DNA指纹图谱的变化进行分析后,找到与疾病有关的DNA条带来作为筛选评价的依据。为筛选与肠道菌有关疾病的药物,尤其是脾虚治疗中药提供了新的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子 标记 肠道 整体 结构 变化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分子标记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变化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1)建立与肠道菌群有关疾病的动物脾虚证模型;(2)收集造模前后以及用药治疗后的实验动物的粪便,并用DNA提取方法提取其中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3)用肠道菌基因间重复序列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检测;(4)对得到的造模前后、用药治疗后的ERI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提供对药物的筛选评价指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6781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