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玻璃瓶装食品成分关联模型的方法及食品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77817.5 | 申请日: | 200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749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3-22 |
发明(设计)人: | 韩东海;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玻璃瓶装食品成分关联模型的方法及食品检测方法,关联模型建立方法包括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对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量;通过漫反射方式采集它们的近红外光谱;对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以数学运算方式消除瓶子本体的影响;再以数学运算的方式提取光谱中各成份的特征数据信息;建立各成分含量值与其光谱中各对应成分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食品检测方法包括采集被测瓶装食品的近红外光谱;消除瓶子反射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消除被测瓶装食品的散射影响;依据所述关联模型预测所述被测瓶装食品中各成分的含量。本发明可实现不破坏瓶装的前提下快速、准确、无损伤检测瓶装腐乳中的各种成分,即可以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玻璃 瓶装 食品 成分 关联 模型 方法 检测 | ||
【主权项】:
1.一种建立玻璃瓶装食品成份关联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对一个以上标准瓶装食品样品中各成份的含量分别进行测量,获得标准成份含量值;所述一个以上标准瓶装食品样品为成份含量各自不同,且其数值呈分布状的代表样品;步骤2:通过漫反射方法对步骤1所述代表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分别采集它们的近红外光谱;步骤3:对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以数学运算方式消除瓶子本体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步骤4:再以数学运算的方式从步骤2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所述代表样品光谱中各成份的特征数据信息;步骤5:建立上述代表样品中各成份的标准成份含量值与其光谱中各对应成份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对于同一瓶中具有不同类型食品的,分别建立每一类型食品的所述关联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7781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