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状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79066.0 | 申请日: | 200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63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杜随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0 | 分类号: | C22F1/00;C22F1/057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状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把待细化组织的棒状金属材料(1)放入冷却套筒(55)中并与底部紧密接触,棒状金属材料(1)由机器带动高速旋转,并施加一定压力,接触端面处棒状金属材料(1)产生剧烈的剪切塑性变形,晶粒碎化,形成扭转变形层(56),同时,向冷却套筒(55)的水冷腔(54)注入冷却水,由于扭转变形层(56)上侧温度高于下侧,扭转变形层(56)由初始摩擦面向上侧高温区域转移,在扭转变形层(56)的下面就形成了超细晶材料堆积层(57),连续压扭、冷却,直至全部变成柱状超细晶材料;对已成型的柱状超细晶材料进行退火处理。本发明一次成形,变形程度高,所用设备吨位低,并可降低超细晶材料的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柱状 超细晶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柱状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把待细化组织的棒状金属材料(1)放入冷却套筒(55)中,使棒状金属材料(1)与冷却套筒(55)底部紧密接触,棒状金属材料(1)由机器带动在冷却套筒(55)底部高速旋转,并施加一定压力,接触端面处棒状金属材料(1)产生剧烈的剪切塑性变形,晶粒碎化,形成扭转变形层(56),同时,通过进水口(52)向冷却套筒(55)的水冷腔(54)注入冷却水,由于扭转变形层(56)上下两侧散热程度不同,扭转变形层(56)上侧温度高于下侧扭转变形层(56)由初始摩擦面向上侧高温区域转移,在扭转变形层(56)的下面就形成了超细晶材料堆积层(57),连续压扭、冷却,直至整个棒状金属材料(1)全部变成柱状超细晶材料;2)对已成型的柱状超细晶材料进行退火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7906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区分MBMS业务请求与其他业务请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化硅表面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