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充电的电化学元件的制备方法以及这种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88086.4 | 申请日: | 200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61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5-04 |
发明(设计)人: | K·霍尔;A·佩尔纳;H·瓦纳;K·阿卡;R·亨里希;A·约尔斯;D·伊利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02;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新华;庞立志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外壳(1)内具有由锂/铟合金组成的负电极(3)并具有锂-嵌入正电极(5)的可再充电电化学元件的制备方法中,主要由铟组成的负电极,带有含锂活性化合物的不带电的正电极以及电解质被引入到外壳内。通过元件的后续形成,形成了锂/铟负电极。例如,负电极的至少90%由铟组成。其中M为Ni、Co、Mn的LiMOx化合物用作正电极材料,并可能掺杂金属Al、Ti、Mg、Zn、Cr中的一种或多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电化学 元件 制备 方法 以及 这种 | ||
【主权项】:
1、在外壳(1)内具有由锂/铟合金组成的负电极(3)并具有锂-嵌入正电极(5)的可再充电电化学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主要由铟组成的负电极(3),带有含锂活性化合物的不带电的正电极以及电解质引入到外壳(1)内,并通过元件的后续形成,形成了锂/铟负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8808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