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现高阶多项式模乘计算系统的硬件结构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410089051.2 申请日: 2004-12-02
公开(公告)号: CN1614554A 公开(公告)日: 2005-05-11
发明(设计)人: 初建朋;韩芳;赖宗声;李新兵;陶涛;李成诗;吴健军;夏宏美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G06F7/72 分类号: G06F7/72;H04L9/00
代理公司: 上海德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程宗德;石昭
地址: 200062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用于实现高阶多项式模乘计算系统的硬件结构,属于安全认证和信号处理的技术领域。所述的硬件结构由控制模块,分组模块,64点FNT计算模块,第一~五存储器模块,乘法计算模块,64点IFNT计算模块,累加及求重模模块和第一~二十数据选择器模块连接而成。本硬件结构用于实现高阶多项式:A(x)=a0+a1x+a2x2+...+a255x255 (a0,a1,a2,...a255∈{0,1,2,...,250})和B(x)=b0+b1x+b2x2+...+a255x255 (b0,b1,b2,...b255∈{0,1,2,...,250})的模乘,两个多项式的系数a0/b0,a1/b1,a2/b2,...,a255/b255输入第一存储模块(RAM1)的DinA1、DinB1端,模乘的结果:C(x)=c0+c1x+c2x2+...+c251x251的每项系数由累加及求重模模块的Dataout端输出。该硬件结构的优点是精度高、运算速度快。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实现 多项式 计算 系统 硬件 结构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实现高阶多项式模乘计算系统的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控制模块,分组模块,64点FNT计算模块,第一~五存储器模块,乘法计算模块,64点IFNT计算模块,累加及求重模模块和第一~二十数据选择器模块组成,所述的模块分别表示为Control,AddNet,FNT,RAM1~RAM5,MUL,IFNT,Modulo和MUX1~MUX20;Control有五个输入端和十六个输出端,所述的五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1,rst1,start,done1,moddone1,所述的十六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rstA1,rstB1,weA1,web1,AddrA1,AddrB1,enA1,enB1,transtart1,addstart1,state1,se1,~se1,Mulstart,FNTstart1,InputBusy;AddNet有七个输入端和三个输出端,所述的七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2,rst2,DinA2,DinB2,transtart2,addstart2,state2,所述的三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Addw1,Aout,Wea1;FNT有四个输入端和五个输出端,所述的四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3,rst3,Din1,FNTstart2,所述的五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Done2,Addrr1,Addrw1,FNTout,Wea2;RAM1有十二个输入端和二个输出端,所述的十二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A,clkB,rstA2,rstB2,weA2,web2,AddrA2,AddrB2,enA2,enB2,DinA1,DinB1,所述的二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DoutA,DoutB;RAM2~RAM5结构一样,都各有六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RAM2的六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w1,clkr1,Addrr2,Wea3,Addrw2,Din2,RAM2的一个输出端表示为Doutab1;RAM3的六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w2,clkr2,Addrr3,Wea4,Addrw3,Din3,RAM3的一个输出端表示为Doutab2;RAM4的六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w3,clkr3,Addrr5,Wea7,Addrw5,Din5,RAM4的一个输出端表示为Dout1;RAM5的六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w4,clkr4,Addrr6,Wea8,Addrw6,Din6,RAM5的一个输出端表示为Dout2,MUL有五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所述的五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4,rst4,DinA3,DinB3,Mstart,所述的四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Addw2,Cout,Wea5;IFNT有四个输入端和七个输出端,所述的四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5,rst5,Din4,IFNTstart,所述的七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Idone,sl,~sl,Addrr4,Addrw4,IFNTout,Wea6;Modulo有六个输入端和三个输出端,所述的六个输入端分别表示为clk6,rst6,startin,Addr,startout,Data,三个输出端分别表示为Dataout,Outbusy,Moddone2;MUX1~MUX20结构一样,都各有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三个输入端分别是控制端,第一输入数据端,第二输入数据端,MUX1~MUX20的控制端分别表示为sel1~sel20,MUX1~MUX20的第一输入数据端分别表示为I1~I39,所述的第一输入数据端的编号为连续奇数,MUX1~MUX20的第二输入数据端分别表示为I2~I40,所述的第二输入数据端的编号为连续偶数,MUX1~MUX20的输出端分别表示为O1~O20;所述的硬件结构的连接,所有模块的clk1~clk5、clkA、clkB、clkw1~clkw4、clkr1~clkr4连接在一起,所有模块的rst1~rst5连接在一起,外界输入数据端DinA和DinB分别与RAM1的DinA1和DinB1连接,Control的rstA1/rstB1,weA1/weB1,AddrA1/AddrB1,enA1/enB1分别与RAM1的rstA2/rstB2,WeA2/WeB2,AddrA2/AddrB2,enA2/enB2连接,Control的transtart1,addstart1,state1分别与AddNet的transtart2,addstart2,state2连接,Control的FNTstart1与FNT的FNTstart2连接,Control的Done1与FNT的Done2连接,Control的Mulstart与MUL的Mstart连接,Control的sel与MUX1~MUX4的sel1~sel4及MUX9的sel9连接,Control的~sel与MUX5~MUX8的sel5~sel8及MUX10的sel10连接,RAM1的DoutA和DoutB分别与AddNet的DinA2和DinB2连接,Addnet的Addw1分别与MUX1的I2、MUX3的I6、MUX5的I10和MUX6的I12连接,Aout分别与MUX4的I8和MUX7的I14连接,Wea1分别与MUX2的I4和MUX8的I15连接,FNT的Addrr1分别与MUX1的I1和MUX5的I9连接,Addrw1分别与MUX3的I5和MUX6的I11连接,Fntout分别与MUX4的I7和MUX7的I13连接;Wea2分别与MUX2的I3和MUX8的I16连接,FNT的Din1与MUX9的O9连接,MUX1的O1与RAM2的Addrr2连接,MUX2的O2与RAM2的Wea3连接,MUX3的O3与RAM2的Addrw2连接,MUX4的O4与RAM2的Din2连接,MUX5的O5与RAM3的Addrr3连接,MUX6的O6与RAM3的Addrw3连接,MUX7的O7与RAM3的Din3连接,MUX8的O8与RAM3的Wea4连接,RAM2的Doutab1分别与MUX9的I17和MUX10的I19连接,RAM3的Doutab2分别与MUX9的I18和MUX10的I20连接,MUX10的O10与MUL的DinA3和DinB3连接,MUL的MDone1与IFNT的IFNTstart连接,MUL的Cout分别与MUX14的I28和MUX17的I34连接,MUL的Addw2分别与MUX11的I22,MUX13的I26,MUX15的I30和MUX16的I32连接,MUL的Wea5分别与MUX12的I24和MUX18的I35连接,IFNT的Din4与MUX19的O19连接,IFNT的Idone与Modulo的startin连接,IFNT的sl1与MUX15~MUX18的sel15~sel18及MUX20的sel20连接,~sl1与MUX11~MUX14的sel11~sel14和MUX19的sel19连接,IFNT的Addrr4分别与MUX11的I21和MUX15的I29连接,IFNT的Addrw4分别与MUX13的I25,MUX16的I31和Modulo的Addr连接,IFNT的IFNTout分别与MUX14的I27和MUX17的I33连接,IFNT的Wea6分别与MUX12的I23和MUX18的I36连接,MUX11的O11与RAM4的Addrr5连接,MUX12的O12与RAM4的Wea7连接,MUX13的O13和RAM4的Addrw5连接,MUX14的输出端O14与RAM4的输入端Din5连接,MUX15的O15与RAM5的1Addrr6连接,MUX16的O16与RAM5的Addrw6连接,MUX17的O17与RAM5的Din6连接,MUX18的O18与RAM5的Wea8连接,RAM4的Dout1分别与MUX19的I37和MUX20的I39连接,RAM5的Dout2分别与MUX19的I38和MUX20的I40连接,MUX20的O20与Modulo的Data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8905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