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410092153.X | 申请日: | 200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606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4-13 |
发明(设计)人: | 西部荣次;八柳俊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贵亮;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提高了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的工作击穿电压,同时抑制热载流子造成的饱和电流Idsat的变动。其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形成栅极绝缘膜(2)。在栅极绝缘膜(2)上形成栅电极(3)。通过将栅电极(3)作为掩模,将双电荷磷离子(31P++)进行倾斜离子注入,形成第一低浓度源极层(4a)和第一低浓度漏极层(5a)。另外,通过将磷离子(31P+)进行倾斜离子注入,形成第二低浓度源极层(4b)和第二低浓度漏极层(5b)。进而,为提高形成有第一低浓度源极层(4a)和第一低浓度漏极层(5a)、第二低浓度源极层(4b)和第二低浓度漏极层(5b)的P型半导体衬底(1)的最表面浓度,较浅地注入砷离子(75As+),形成表面注入层(4c、5c)。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衬底;在上述半导体衬底上介由栅极绝缘膜形成的栅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延伸至上述栅电极下面的第一低浓度漏极层;形成于上述第一低浓度漏极层上的上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具有比该第一低浓度漏极层浓度高的杂质的表面注入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形成的高浓度漏极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9215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生质量指标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人磷脂酰肌醇3-激酶δ抑制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