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技术及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92417.1 | 申请日: | 200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666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9-14 |
发明(设计)人: | 田绍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绍义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及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大肥蘑菇野生资源极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本发明经过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培养条件,实现了大肥蘑菇的人工栽培。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易于掌握,栽培料来源广泛,易于在农村大面积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中国 野生 种大肥 蘑菇 菌株 分离 技术 栽培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按以下方法步骤:一、母种分离培养:(!)、培养基组份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PH7-7.5;或马铃薯185g、麦麸15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或在上述两配方中再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2)、培养基制作:先将马铃薯去皮、切薄片,或加麦麸加水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琼脂粉或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煮溶拌均,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将煮制的溶液趁热分装于试管内,每支10ml,用棉球塞紧试管口,按每五支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上塞有棉球的一端,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摆斜面,凝固后为母种培养基;(3)、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进行表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菌肉组织移入培养基斜面上,置于18-20℃下培养15-20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的2/3,则为母种;二、原种或栽培种生产:(1)、培养料配方:小麦粒或谷粒或棉籽皮97%、白糖、碳酸钙、石膏粉各1%,再按上述配料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PH7-7.5;(2)、拌料:先将麦粒或谷粒用水泡软,再用热水煮透软化后均匀地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用棉籽皮作主料时,用水充分阴湿,并堆积发酵1-2天,含水量60%,再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3)、装瓶或装袋:生产原种:选用标准菌种瓶或葡萄糖输液瓶或罐头瓶装入培养料,至八成满,用旧报纸和聚丙烯膜封口;生产栽培种:因用量大除用菌种瓶、葡萄糖输液瓶或旧罐头瓶外,可用长18-20cm、宽12-15cm的一头开口的1-2层聚丙烯袋,每袋装培养料高度10-12cm,用线绳扎口或套口颈环塞棉球方法封口或用配套的封口环封口;(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法,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用菌种瓶装料的需维持1.5-2小时;用聚丙烯袋装料需维持2小时;采用常压设备灭菌,温度100℃,维持8-10小时;(5)、冷却:把灭菌后菌种瓶或菌种袋,放入接种室自然温度下,冷却到20-23℃,准备接种;(6)、接种:生产原种:在无菌条件下取母种一块接入瓶内料面中央;生产栽培种:在无菌条件下取原种2-3g接瓶入或袋内料面上,散开均匀,用培养料装瓶或装袋时的方法封口;(7)培养:把接入菌种的瓶或袋,放入经消毒的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放置整齐,在温度18-2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或袋,达到菌丝洁白、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的标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绍义,未经田绍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9241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可擦笔
- 下一篇:立体交叉路口无交织点公路交通网络系统及其特型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