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410100466.5 | 申请日: | 200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79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7-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刘奎;马颖澈;曲文生;张顺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C23G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管材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管坯由低杂质含量、高塑性的变形合金棒材通过热穿孔制备,热穿孔的工艺参数为:棒料加热温度1000~1100℃,热穿孔控制轧辊与导板间的椭圆度为1.10~1.15,Mo顶头伸出量50~70mm。热穿管坯经后续的拉拔加轧制或直接轧制的冷加工技术制备出成品合金管材,其中冷拉拔的累积变形量要不超过50%,拉速控制在0.5~3m/min;冷轧制的累积变形量不超过60%。中间道次管材冷加工后及成品管材进行固溶处理。采用本发明耐蚀合金管材的热、冷加工生产技术,可以低成本地生产出高性能镍基高温合金,为其将来在核电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合金 管材 加工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管坯由变形合金棒材通过热穿孔制备,合金管坯的热穿孔工艺为:热穿孔用变形合金棒料的加热温度为1000~1100℃;热穿孔参数为:椭圆度为1.10~1.15,Mo顶头伸出量为50~70mm;热穿孔的管坯酸洗后,进入管材冷加工工序;2)合金成品管材采用冷拉拔与冷轧制结合的方式制备;所述冷拉拔为:a)冷拔润滑剂为B2O3,冷拔累计变形量不超过50%,拉速控制在0.5~3.0m/min;b)在1100℃~1150℃对中间道次冷拔管进行固溶处理,处理时间为20~30min;c)酸洗;所述冷轧制为:a)用B2O3作为润滑剂进行冷轧制,累计变形量不超过60%;b)中间道次于1100℃~1150℃固溶处理,时间为20~30min;c)酸洗;d)最后一道冷轧管的热处理采用上述固溶温度常压下处理10~30分钟,处理后的管材酸洗制备出成品管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10046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取样高速时脉/数据回复的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地图用点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