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无效
申请号: | 200420017434.4 | 申请日: | 200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684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智忠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001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解决了现有技术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它包括筒体、套管、盘管、封板、底板、内封板、内底板。其特点是,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内封板、内底板与套管连接处开有与套管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筒体内壁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筒体两端分别与封板、底板连接;筒体上连接有外出水口、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外进水口;盘管支管穿入每根套管内;盘管与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上述结构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和外融冰冷冻水通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空调系统热阻大,二次换热损失,取冷温度高;外融冰式空调系统体积大,稳定性差的缺点。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内外 融冰蓄冰筒 | ||
【主权项】:
1、一种涉及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主要包括筒体(8)、套管(9)、盘管(14)、封板(10)、底板(11)、内封板(16)、内底板(17),其特征在于:该套管(9)两端分别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内封板(16)、内底板(17)与套管(9)连接处开有与套管(9)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该筒体(8)内壁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该筒体(8)的两端分别与封板(10)、底板(11)连接;该筒体(8)上连接有外出水口(3)、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外进水口(6);该盘管(14)的支管穿入每根套管(9)内;该盘管(14)与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穿过封板(10)并与封板(10)连接;该筒体(8)内壁、套管(9)外壁、内封板(16)内壁、内底板(17)内壁、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该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内并设有水流档板(12);该筒体(8)内壁、套管(9)内壁、内封板(16)外壁、内底板(17)外壁、封板(10)内壁、底板(11)内壁、盘管(14)外壁、外出水口(3)、外进水口(6)、内融冰管(18)外壁、旁通管(13)内壁,形成外融冰冷冻水通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智忠,未经林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2001743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帝枇建筑模网的拉筋与龙骨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手电筒专用干电池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