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无刷交流汽车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420033928.1 | 申请日: | 200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696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5-04-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本铎;陈兆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本铎;陈兆金 |
主分类号: | H02K19/16 | 分类号: | H02K19/16;H01R39/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朗光 |
地址: | 541002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无刷汽车发电机是由静子组件、转子组件构成。静子组件中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以止口形式与机壳相扣合、外用螺栓固连成一体,机壳的内腔壁上设着通风槽、定子嵌装在机壳内腔时,通风槽就形成了定子绕组最好的散热通风道。本机利用转子的后轴承输电实现轴承线性传导电的方式,将外励磁电流传送给转子的励磁绕组,改变以往传统的碳刷输电方式,避免了因碳刷接触滑环时摩擦而产生火花对无线电波的干扰。因此,本机不仅具有钢性结构紧密、漏磁少,降低发热率15%以上,减少本机内部元件的热损害、延长本机运行寿命,之外,还可使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小。因此,磁通量大,发电功率比同类电机高25%以上,满足各类汽车的用电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交流 汽车 发电机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无刷交流汽车发电机,它由静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构成,静子组件是由前端盖(1)、机壳(2)、定子铁芯(19)、挡风板(21)、后端盖(3)、整流元件板(5)、接线柱(14)、外导电绝缘线(13)、后风罩(4)外用螺栓固接成一体;转子组件是由极爪体(18)、励磁绕组(17)、前轴承(22)、前风扇(20)、转轴(23)、后轴承(7)、后风扇(16)、静导电板(12)、内绝缘衬套(8)、内导电绝缘线(15)、动导电板(11)、外绝缘衬套(6)构成,其特征在于:前端盖(1)和后端盖(3)端面上的止口分别与机壳(2)两端面上的止口相扣合,并以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体,机壳(2)的内腔壁上顺轴向开设着通风槽(24),定子铁芯(19)嵌装在机壳(2)内腔中,在前端盖(1)的内腔中,靠近前端盖(1)芯孔的后端面处,横向固装着一块挡风板(21),转子的后轴承(7)的外圈套装着外绝缘衬套(6)配装在后端盖(3)芯孔中,后轴承(7)的内孔嵌套着内绝缘衬套(8)配装在转轴(23)上,动导电板(11)贴着后轴承(7)的内圈的内端面装置在转轴(23)的后轴颈上,内导电绝缘线(15)的两端头分别与动导电板(11)和转子的励磁绕组(17)相固接,静导电板(12)贴着后轴承(7)的外圈的外端面固装在后端盖(3)上,外导电绝缘线(13)的输入端头与静导电板(12)接装,转子上的极爪体(18)呈对环状以极爪相向、同轴心线固装在转轴上、相邻极爪间的间距为6.5~7.5mm,励磁绕组(17)固装在极爪体(18)外壁的极爪腔中,前风扇(20)和后风扇(16)分别固装在极爪体(18)的前、后端面上,整流元件板(5)和直流输出接线柱(14)固装在后端盖(3)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本铎;陈兆金,未经马本铎;陈兆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2003392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恒温恒湿保鲜冷库
- 下一篇:具有开放式边界的扫描窗口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