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用装置的非接触式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420047401.4 | 申请日: | 200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6827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5-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小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用装置的非接触式充电器,该充电器的晶振(1)提供振荡器电路所需频率,电容(3)为旁路电容,电容(2),电容(6),电容(7)和电容(9),电阻(4),电阻(5)及三极管(8)构成振荡器。电感器件(10)是环型天线,向外发送低频电磁波,发送的低频能量被置于体内的电感器件(11)所接收,电容(12),电容(15)和两个肖特基二极管(13、14)组成了倍压器,将低频电磁波转换成双倍的电流电压,电容(15)通过自身放电为可充电电池(16)充电。使用本装置的病患者,无需再次进行手术来更换体内医用装置的电池,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降低医疗风险,为医院服务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条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人体内 医用 装置 接触 充电器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用装置的非接触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由晶振(1)、电容(2)、电容(3)、电阻(4)、电阻(5)、电容(6)、电容(7)、三极管(8)、电容(9)、感器件(10),电感器件(11)、电容(12)、肖特基二极管(13)、肖特基二极管(14)、电容(15)、可充电电池(16)连接成,以上器件之间的连接:晶振(1)的一端与电容(2)的一端连接,晶振(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2)的另一端与电阻(4)、电阻(5)、电容(6)和三极管(8)的基极b连接,电容(3)的一端接地,电容(3)另一端和电阻(4)的另一端及三极管(8)的集电极c均接电源VCC,电阻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6)的另一端与电容(7)的一端、三极管(8)的发射极e,电容(9)和电感器件(10)的一端连接,电容(7)的另一端、电容(9)的另一端和电感器件(10)的另一端均接地;电感器件(11)的一端与电容(12)的一端连接,电感器件(1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12)的另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13)的负端和肖特基二极管(14)正端连接,肖特基二极管(13)的正端接地,肖特基二极管(14)的负端和电容(15)的一端与充电电池(16)的正极连接,电容(15)的另一端和可充电电池(16)的负极均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2004740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细研磨的新型连续式球磨机
- 下一篇:带编号的光电混合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