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全自动焊条机无效
申请号: | 200420074754.3 | 申请日: | 200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7249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5-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克勤 |
主分类号: | B23K35/40 | 分类号: | B23K35/40;B65H20/02;B24B19/16;B24B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0041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小型全自动焊条机,它包括主机架、送粉装置、送芯装置、磨头磨尾装置以及为其提供动力的设置在主机架上的主电机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送粉装置与送芯装置呈90°方向设置在主机架台面上,磨头磨尾装置固定连接在主机架的左侧;主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送粉装置后部的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送粉装置中的送粉推进器联结,且联轴器通过其上的链轮与设置在主机架上的导向机构中的导向链轮相连接,导向链轮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扇形导向齿轮组分别与送芯传动链轮及磨尾导向链轮连接。该全自动焊条机结构合理,整机外形紧凑小巧,占地面积仅有1.1-1.3平方米,且从制棒、磨头、磨尾、印字一次完成,一人即可操作。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全自动 焊条 | ||
【主权项】:
1、一种小型全自动焊条机,它包括主机架(4)、送粉装置(1)、送芯装置(2)、磨头磨尾装置(3)以及为其提供动力的设置在主机架(4)上的主电机(5)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送粉装置(1)与送芯装置(2)呈90°方向设置在主机架台面上,磨头磨尾装置(3)固定连接在主机架(4)的右侧;主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送粉装置后部的减速机(6)相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与送粉装置(1)中的送粉推进器(1-2)联结,且联轴器(7)通过其上的链轮(8)与设置在主机架上的导向机构中的导向链轮(9)由链条(14)相连接,导向链轮(9)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扇形导向齿轮组(10)分别与送芯传动链轮(16)及磨尾导向链轮(12)连接,送芯传动链轮(16)通过链条与送芯装置(2)中的主动齿轮轴下端的送芯链轮(2-27)连接,磨尾导向链轮(12)通过链条(15)与磨尾传动轮(3-19)连接;a、送粉装置(1)包括送粉缸(1-1)、由减速机驱动的送粉推进器(1-2)以及安装在粉缸前端的积棒器(1-3),积棒器(1-3)为T形三通结构,其进粉端口与送粉缸出粉口连接,其进芯端口内穿装有与送芯装置(2)前端相匹配的积棒导芯管(1-4),另一端口内安装有涂粉模(1-5),且涂粉模(1-5)通过积棒器腔体内设置的环台以及旋装在积棒器出棒口管壁上的顶丝(1-6)定位,涂粉模(1-5)的进料口为锥形结构;b、送芯装置(2)包括设置在主机架(4)上的传动箱体(2-7)中的送芯轮总成和安装在传动箱体台板(2-8)上的由微型电机(2-13)驱动的推芯轮(2-12)以及托芯拨芯机构,送芯轮总成包括一对相啮合的主、从动齿轮(2-2)(2-3)、两个送芯轴承盒(2-4)(2-5)以及分别安装在两齿轮轴上端的一对送芯轮(2-1);主动齿轮(2-2)轴上安装有与外传动机构连接的送芯链轮(2-27);两个推芯轮(2-12)设置在送芯轮(2-1)后部的送芯通道上,两推芯轮之间设有输芯器(2-14),且在靠近推芯轮处设有吸芯器(2-15),在送芯轮(2-1)的左侧的送芯通道上固定有导芯管(2-16),其右侧的送芯通道上设有用于固定送粉装置(1)中积棒导芯管的管座,托芯拨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推芯轮侧上方的托芯架(2-17),托芯板(2-18)为一前低后高的斜形板,托芯架前端两侧设置有由托芯板立柱(2-20)和夹芯立柱(2-21)构成的落芯通道(2-22),该通道下方正对推芯轮(2-12)槽口,在托芯架右侧立板上开设一送芯孔(2-23),由拨芯电机(2-24)控制的拨芯轴(2-25)设置在托芯架(2-17)的侧立板上,且在拨芯轴(2-25)上安装有用于拨动焊芯的拨杆(2-26);c、磨头磨尾装置(3)包括磨尾架台板(3-3)和固定在该台板上的前传动架(3-1)、通过支撑连杆(3-4)、穿装在支撑连杆上的弹簧(3-5)以及调节螺栓(3-6)与前传动架相连接的后传动架(3-2),在前、后传动架上分别安装连有输送带(3-7)的前后传动辊(3-8)(3-9),后传动架(3-2)的前端板上连接有接棒机构,接棒机构由一倾斜设置的接棒板(3-24)以及和接棒板固定在一起的棒位器(3-22)构成,棒位器(3-22)为管状结构,下部开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落棒口(3-23),棒位器的一端管口上设置有导棒管(3-21),后传动架(3-2)两侧设有支座,安装有磨尾电机(3-14)和磨尾轮(3-15)以及压棒板(3-13)的支梁(3-12)坐放在支座上且可调整其上下位置,在压棒板(3-13)的两侧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磨头器(3-16)和印字器(3-17),由外动力驱动的传动轮(3-19)安装在前传动辊(3-8)的辊轴上,在后传动辊(3-9)上对应设置有托棒件(3-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克勤,未经孙克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2007475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