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式双频双出端口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420088885.7 | 申请日: | 200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7355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5-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08 | 分类号: | H01Q13/08;H01Q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板式双频双出端口天线,在印刷方式在电路板上形成两对称双频平面天线体,其中第一平面天线体包括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和第二接地印刷金属导线,以及一馈入点及接地点分别电连接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和第二接地印刷金属导线的基段上,且个别与同轴电缆的信号线及接地线电连接,又第二平面天线体包括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和第二接地印刷金属导线,以及一馈入点及接地点分别电连接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和第二接地印刷金属导线基段上,且个别与同轴电缆的信号线及接地线电连接,并以该平板式双频双出端口天线体收发该双频信号。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双频 端口 天线 | ||
【主权项】:
1、一种平板式双频双出端口天线,其主要特征在于:第一平面天线体及第二平面天线体平面印刷于电路板上;其中该第一平面天线体包含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及第二印刷金属导线,该第二平面天线体包含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及第二印刷金属导线;第一印刷金属导线,从基段一端边缘概略垂直向上延伸电连接第一区段,并从该基段另一端边缘概略向上垂直电连接延伸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呈平行并间隔一宽度距离,藉以该间隔距离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馈入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信号线,经由馈入点延伸连续至第一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2.4至2.5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馈入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信号线,经由馈入点延伸连续至第二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2.4至2.5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藉由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谐振响应得到更大频宽;第二印刷金属导线与上述的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形成相反镜射,并背对间隔一距离以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第二印刷金属导线,从基段一端边缘概略垂直向上延伸电连接第一区段,并且从该基段另一端边缘概略向上垂直电连接延伸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呈平行并间隔一宽度距离,藉以该间隔距离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接地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线,经由接地点延伸连续至第一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2.4至2.5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接地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线,经由接地点延伸连续至第二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2.4至2.5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用以该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和第二接地印刷金属导线相反镜射的特性降低反射损失,以得到更大的驻波比;该第二平面天线体由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及第二印刷金属导线构成,包括:第一印刷金属导线,是从基段一端边缘概略垂直向上延伸电连接反L型区段,并从该基段另一端边缘概略向上垂直电连接延伸L型区段,该反L型区段与L型区段的间隔一间隙距离,且向内扩大一宽度距离,形成一对称槽,藉以该间隔的距离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馈入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信号线,经由馈入点延伸连续至第一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4.9至6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馈入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信号线,经由馈入点延伸连续至第二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4.9至6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利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谐振响应得到更大频宽;第二印刷金属导线与上述的第一印刷金属导线形成相反镜射,并背对间隔一距离以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该第二印刷金属导线从基段一端边缘概略垂直向上延伸电性连结倒反L型区段,并由该基段另一端边缘概略向上垂直电性连结延伸倒L型区段,该倒反L型区段与倒L型区段呈平行并间隔一宽度距离,且向内扩大一宽度距离,形成一对称槽,利用该间隔距离得到适宜的阻抗匹配;接地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线,经由接地点延伸连续至倒反L型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4.9至6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接地点电连接基段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线,经由接地点延伸连续至倒L型区段的自由端,其操作频率范围为4.9至6百万赫兹,其长度概略为该频率波长的四分之一,利用该第一印刷金属导线与第二印刷金属导线相反镜射的特性降低反射损失,以得到更大得的驻波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精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2008888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象形成装置
- 下一篇:电子加速器加速管保护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