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锤锻造方法以及实施所述方法的锻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480040902.2 | 申请日: | 200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90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1-31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夫冈·洛尔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尼佩克斯-沃克.C.古斯塔夫普奇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9/02 | 分类号: | B21J9/02;B21J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杨梧 |
地址: | 德国伍***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通过具有锻锤和锻模(9)的锻造设备(1)进行的落锤锻造方法,其中放在锻模(9)内的零件(T)由锤击成形,模具(9)内形成若干型腔(a、b、c、d),坯料(R)最初放入第一型腔(a),该坯料沿其余型腔(b、c、d)移到最末型腔(e),该坯料在成形期间由锻造夹持器拾取。为获得最佳操作模式,每次锤击时零件被接纳在多个型腔(a、b、c、d)内。为在占据和未占据的型腔之间获得对称锤负载分布,零件(T)在成形期间被锻造夹持器分别夹持。在每次锤击后,通过从最末(e)或者最末之外被占据的最后一个型腔中移走零件(T)并在要被占据的第一型腔(a)内放入一坯料(R)而在其它型腔内顺序移动零件(T)。 | ||
搜索关键词: | 落锤 锻造 方法 以及 实施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落锤锻造方法,其中锻造设备(1)具有撞锤(7)和模具(9,9′),位于模具(9,9′)内的零件(T)通过锤击成形,在模具(9,9′)内还形成多个型腔(a、b、c、d、e),坯料(R)首先放置到第一型腔(a)内,然后顺序经过其它的型腔(b、c、d)到达最末型腔(e),并且在成形期间所述零件(T)被锻造夹持器(25、26、28)夹持,其特征在于:每次锤击时,零件容纳在多个型腔(a、b、c、d、e)内,被占据的和未被占据的型腔(a、b、c、d、e)之间相对于撞锤(7)的负载对称分布,在成形期间,所述零件(T)被锻造夹持器(25、26、28)分别夹持,在每次锤击后,所述零件(T)顺序移位到下一个型腔,其中一零件(T)从最末型腔(e)或最末型腔(e)前被零件占据的最后型腔移出,而一坯料(R)放入要被占据的第一型腔(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尼佩克斯-沃克.C.古斯塔夫普奇公司,未经科尼佩克斯-沃克.C.古斯塔夫普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8004090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