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图像的生成方法及其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15300.8 | 申请日: | 200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750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G02B27/22;G02B5/18;H04N7/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地址: | 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能处理指定的三维照片并由其合成三维图像,又能生成三维照片并处理这种照片合成三维图像的方法,包括用数学模型生成指定物体的S个源图像和将其合成为一个三维目标图像的步骤,其数学基础公式包括: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图像 生成 方法 及其 显示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三维图像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指定物体源图像的步骤:对指定物体中任意一点P(XW,YW,ZW)进行透视投影变换,生成所述P点的S个投影点,所述S个投影点的坐标分别为:X ‾ 2 WN ′ = X W + NX d [ ( Z W - Z d ) / Z V ] 1 - ( Z W - Z d ) / Z V - - - - ( 11 ) ]]>Y ‾ 2 WN ′ = Y W 1 - ( Z W - Z d ) / Z V - - - - ( 12 ) ]]> 上述公式(11)和公式(12)中,Zd为实数,N为正整数,Zv为视点V的坐标,视点V在Z轴上,令N=1、2、……、S-1、S,则N每取一值就得到所述P点的一个透视投影;由于所述指定物体是由点组成的,所以对所述物体的各个点进行这种变换,就得到所述物体的S个投影图像;若上述的S个投影图宽度为a,高度为b,为使投影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投影图像的中心,还应进行如下坐标变换: X3WN′=X2WN′+a/2 (13) Y3WN′=Y2WN′+b/2 (14)根据上述公式(13)和公式(14)即可得到所述物体的源图像;将上述S个源图像合成为一个三维目标图像的步骤:设上述的S个图像的像素列数为B,行数为H,并令B÷S的商数为K,余数为r,则B、H、K、r都为整数;定义上述S个图像的编号,其中,最小为1,最大为S,并分别命名为:“源图像1”、“源图像2”、……、“源图像S-1”、“源图像S”;从所述源图像1的最左端选取S列像素,并按照下述公式(20)、公式(21)和公式(22)进行变换,生成目标图像的最左端的第一列像素:R 1 ‾ = Σ N = 1 S R N 11 S - - - - ( 20 ) ]]>G 1 ‾ = Σ N = 1 S G N 11 S - - - - ( 21 ) ]]>B 1 ‾ = Σ N = 1 S B N 11 S - - - - ( 22 ) ]]> 上述公式(20)、公式(21)和公式(22)中,![]()
![]()
是目标图像最左端的那一列像素中某一行像素的R、G、B值;RN11,GN11,BN11是所述源图像1中第N列像素中对应行的R、G、B值,其中脚标中的“N”表示是从第一列像素算起的第N列像素,脚标中的第一个“1”表示所述像素取自上述源图像1,脚标中的第二个“1”表示所述源图像中的S列像素是从第一列开始选取的;以此类推,依次对上述源图像2、源图像3、……、源图像S-1、源图像S的图像最左端的S列像素进行同样变换,并依次排列在目标图像的第2列、第3列、……、第S-1列、第S列;再分别对所述源图像1、源图像2、……、源图像S-1、源图像S的第S+1列至第2S列像素进行上述变换,其结果排列在目标图像的第S+1列至第2S列……;显然,对源图像i的第j+1列至第j+S列图像的变换结果将排在目标图像的第K1S+i列,这里,j是S的整倍数,j等于K1S,K1为小于K的整数,所述变换结果用下述公式(23)、公式(24)和公式(25)表示为:R ‾ K 1 S + i = Σ N = 1 S R Ni ( K 1 S + 1 ) S - - - - ( 23 ) ]]>G ‾ K 1 S + i = Σ N = 1 S G Ni ( K 1 S + 1 ) S - - - - ( 24 ) ]]>B ‾ K 1 S + i = Σ N = 1 S B Ni ( K 1 S + 1 ) S - - - - ( 25 ) ]]> 上述公式中RNi(K1S+1),GNi(K1S+1),BNi(K1S+1)变量的脚标中的“N”表示该列像素是从第K1S+1列算起的第N列像素,脚标中的“i”表示像素是从“源图像i”中选取的,脚标中的“K1S+1”表示选取像素的起始列为第K1S+1列;当目标图像具有KS列像素时,则用下列公式对源图像1、源图像2、……、源图像S-1、源图像S中最右端的r列像素进行处理:R ‾ KS + 1 = Σ N = 1 r R N 1 ( KS + 1 ) r , ]]>G ‾ KS + 1 = Σ N = 1 r G N 1 ( KS + 1 ) r , ]]>B ‾ KS + 1 = Σ N = 1 r B N 1 ( KS + 1 ) r , ]]> ……,R ‾ KS + i = Σ N = 1 r R Ni ( KS + 1 ) r , ]]> ……,B ‾ KS + S = Σ N = 1 r B NS ( KS + 1 ) r ; ]]> 处理结果依次排列在目标图像的第KS+1列至KS+S列,由此生成的目标图像共有KS+S列,H行像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1530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