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龙薯蓣体外微块茎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16685.X | 申请日: | 200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69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陈凤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延军;赵军 |
地址: | 130024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植物栽培繁殖技术特别涉及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体外组织培养和微块茎的繁殖方法。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体外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等项技术进行野生药用植物穿龙薯蓣的体外微块茎培养和室外栽培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用穿龙薯蓣地上嫩茎切段、试管苗的带芽茎段以及试管苗小微块茎的带芽小块等为外植体,通过调制培养基,诱导试管植株。经过特殊处理使试管植株生成微块茎。发明还公开了将微块茎进行室外栽培的方法。本发明具有:1繁殖周期短;2移栽成活率高;3节省土地;4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该植物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薯蓣 体外 块茎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穿龙薯蓣体外微块茎繁殖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调制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对外植体进行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和微块茎的生成,具体过程为:取生长旺盛的穿龙薯蓣的植株,减去所得嫩茎的叶片,按常规无菌方法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含有1.0-2.0毫克/升的6-苄基嘌呤(6-BA)、0.5-1.0毫克/升的萘乙酸(NAA)MS诱导培养基中,在光照:1000-10000勒,每天14-20小时,温度18-24℃的条件下培养,诱导出带有茎和叶的无菌带根试管苗,在上一步骤中被诱导出的无菌带根试管苗移植在含有活性炭的成分减半的上述MS培养基中,在光照:1000-6000勒,每天8-16小时,温度18-24℃的条件下培养,直至主根膨大形成微块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1668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