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锌粒子纳米孔复合材料及其在表面抗感染领域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16693.4 | 申请日: | 200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68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0-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山;裘式纶;田景琦;郭晓丹;尹肖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61L2/23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景林;刘喜生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由金属银盐、锌盐和硅酸盐基纳米孔材料通过热动力学离子交换或溶液离子交换后干燥热处理制得的银-锌粒子纳米孔复合材料及该材料在表面抗感染领域的应用。材料系白色或灰色固体粉末,粒径分布为20纳米~10微米,其中由单质银、氧化银和氧化锌粒子以及银离子和锌离子组成的银-锌粒子以原子计在银-锌粒子纳米孔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2~44%。该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很好,能够吸附、抑制和杀死细菌,具有抗菌效果好、时效长、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名、化妆品等行业,制备出各种具有杀菌、抑菌和抗菌作用的产品,如包装材料、各种器皿、护肤品,现今广为使用和接受的各种形式的药剂产品等。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表面 感染 领域 应用 | ||
【主权项】:
1、银-锌粒子纳米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硅酸盐纳米孔材料与银盐和锌盐的金属混盐通过热动力学离子交换或溶液离子交换后干燥热处理制得的白色或灰色固体粉末,其粒径分布为20纳米~10微米,其中由单质银、氧化银和氧化锌粒子以及银离子和锌离子组成的银-锌粒子以原子计在银-锌粒子纳米孔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2~44%,银锌的质量比为150∶1~1∶66,热稳定性好,在600℃保持48小时其抑菌、杀菌、抗菌性能没有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1669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