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薄膜中阈值能氦引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24613.X | 申请日: | 200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67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施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核能技术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薄膜中阈值氦能引入的方法。它是在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沉积金属薄膜的过程中,引入氦、氩的混合气体,控制合适的氦、氩流量比,并在阴极靶材施加一合适电压,使其产生气体放电,从而得到含氦的金属薄膜。本发明方法对晶体结构无损伤,而且引入的氦分布均匀,浓度可控。本发明中,通入的混合气体中还可加入氢,实现氢、氦双引入。本发明除了可用于氚衰变模拟研究外,还可应用于离子注入氦产生多孔层方面。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薄膜 阈值 引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金属薄膜中阈值氦能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当真空室内的压强小于2×10-4Pa时,通入氦、氩混合气体,并在阴极金属靶材和阴极基片之间施加放电电压,使阴极产生辉光放电;然后打开挡板,在基片上沉积薄膜,即得到含氦的金属薄膜,其中,通入的混合气体中He和Ar的流量比为0.1-48,气体压强小于2Pa;溅射电压为使E1在Ed/G(m,M)±20V之内,E1=E0[(m2-m1)/(m2+m1)]2,G(m,M)=4mM/(m+M)2,Ed为位移能,m、M分别为He原子和金属膜材料原子的质量;基片的温度为室温至500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2461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