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阵列式微型制冷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37664.6 | 申请日: | 2005-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64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飞;陈益芳;杨决宽;宫昌萌;胡明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H01L3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并联阵列式微型制冷器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用来提高对激光器件、计算机CPU的温度控制,改善芯片内部的散热,从而提高器件芯片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其层状结构,其位置排列依次为:P型半导体的硅基底(6),P型半导体的缓冲层(7),P型半导体的第一重掺杂层(8),P型半导体的超晶格层(9),P型半导体的第二重掺杂层(10),P型半导体的轻掺杂层(11),金属层(13);二氧化硅隔离层(12)位于P型半导体之间以及金属层与P型半导体的第一重掺杂之间。制造工艺采用氧化物隔离工艺形成并联阵列式微型制冷器,因而可以提高器件制造的成品率,同时也减少了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界面接触电阻得到很大的降低,大大提高了致冷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阵列 式微 制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并联阵列式微型制冷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制冷器的结构为层状结构,其层状位置排列依次为:P型半导体的硅基底(6),P型半导体的缓冲层(7),P型半导体的第一重掺杂层(8),P型半导体的超晶格层(9),P型半导体的第二重掺杂层(10),P型半导体的轻掺杂层(11),金属层(13);二氧化硅隔离层(12)位于P型半导体之间以及金属层与P型半导体的第一重掺杂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3766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状硅酸盐改性双峰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料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