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层管道结构获得高温热流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39207.0 | 申请日: | 200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75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丽;吴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G21C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华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管道结构获得高温热流体的方法,通过在流道内增加多层流道内衬,在保证管壁材料和每层内衬材料的温度、应力以及变形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流体的出口温度。具体应用在高温反应堆中采用耐高温性不高而应力强度较大的RAFM钢作结构材料,耐高温性好而应力强度较小的SiCf/SiC复合材料作内衬材料,降低了高温堆结构设计的技术难度,增加了冷却剂出口温度,提高了核能高温发电、制氢的可行性和竞争性。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层 管道 结构 获得 温热 流体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多层管道结构获得高温热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层管道内套设多个内径依次递减的内衬管道,在管道的一端,除外层管道外,从第一层内衬管道起,每相间隔的内衬管道的端部连接为一体,以外层管道与第一内衬管道之间的流道作为流道入口;在管道另一端,从外层管道起,每相间隔的内衬管道的端部连接为一体,保持最小内衬管道中间的流道作为流道出口;低温流体从流道入口进入,通过接收核反应堆中子辐射或者在流道内设置发热化学反应或发热装置,使得流体在多层管道构成的流道中流动,不断加热升温,最后从流道出口流出高温热流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3920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血液收集过程中去除成分的装置及其使用
- 下一篇:轴流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