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43103.7 | 申请日: | 2005-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731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久;李成新;杨冠军;王豫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0 | 分类号: | H01M8/10;H01M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层的制造方法,该电解质层是通过熔融或半熔状态的粒子束流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经扁平化后形成扁平化粒子依次堆积而成的。扁平化的粒子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扁平化粒子重叠区域达到部分化学结合,结合率超过扁平化粒子表面积的50%以上,由此制备的电解质层垂直于电解质层表面方向的电导率为电解质块材电导率的一半以上。如果对由此设计制造的电解质层再配合后致密化处理,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气密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解质层的电导率和扁平粒子的结合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可简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造工艺,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电解质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熔融或半熔状态的粒子束流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经扁平化后形成扁平化粒子依次堆积而成,扁平化的粒子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扁平化粒子重叠区域达到部分化学结合,结合率超过扁平化粒子表面积的50%以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燃料电池结构的不同设计,选择合适的喷涂基体,该基体是用于该燃料电池的阳极层或阴极层或电解质层,或是该燃料电池的阳极与电解质层间的过渡层;或是阴极与电解质层间的过渡层;其次,将基体预热到700℃到基体组份中熔点最高材料的熔点以下的某一温度;然后,在大气氛围中,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和适合电解质层的喷涂材料在基体上喷涂电解质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310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