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47444.1 | 申请日: | 200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951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4-25 |
发明(设计)人: | 关亚风;刘文民;赵景红;徐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D1/18 | 分类号: | B05D1/18;B01D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为溶胶凝胶包埋技术制作固相微萃取涂层的方法。在玻璃纤维表面,利用溶胶—凝胶包埋技术键合一层聚硅氧烷有机膜,以实现对环境样品或是食品中微量及痕量挥发类和半挥发类物质的萃取富集。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技术制作固相微萃取涂层方法不同,本方法中有机涂层采用不含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而是采用分子量为几万至几十万的聚硅氧烷,此类固定相被完全包埋在凝胶网络里,通过高温老化过程去掉低分子量沸点低的成分。对于含乙烯基的聚硅氧烷,在250℃至340℃的老化过程中,聚硅氧烷本身含有的乙烯基在热引发的条件下彼此之间键合,与凝胶网络缠结在一起,形成耐有机溶剂冲洗,耐受290℃热脱附而没有流失,机械强度高而且使用寿命长的萃取相。 | ||
搜索关键词: | 固相微 萃取 涂层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表面,利用溶胶—凝胶包埋技术键合一层聚硅氧烷聚合有机膜,具体步骤如下:(1)取聚硅氧烷系列原料用二氯甲烷溶剂稀释溶解,加入聚硅氧烷系列原料1/3-1/5质量的含氢硅油,作为有机相涂层的封尾试剂;(2)加入上述的聚硅氧烷系列原料质量20~50%的甲基三氧基硅烷作为溶胶—凝胶反应前驱物;(3)加入三氟乙酸作为步骤(2)中所述的溶胶—凝胶反应的催化剂,加入量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体积相同;(4)将上述混合物振荡混匀得溶胶凝胶反应液,离心5~10分钟,将纤维针放入溶胶清液中5~40分钟后取出,室温下成胶2~18小时;纤维涂层厚度的调节通过涂渍次数来实现;老化方法为:在N2保护的条件下220~240℃恒温3~10小时,最后升到250~340℃恒温3~20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744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突变的核酸内切酶
- 下一篇:用于处理存储阵列中的缺陷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