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生物转化三七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48709.X | 申请日: | 200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800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君;张克勤;赵鹏;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K36/25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91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利用微生物转化三七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用微生物转化三七产生的活性物质由生产菌株经液体发酵生产或固体发酵生产方法获得。生产菌株为(Aspergillus oryzae)1.1395,该菌株已于2005年10月31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1520。该活性物质有抑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人体病原细菌的作用,可应用于制备生物抗菌制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了微生物自身独特的代谢体系以三七为底物生产具有抗菌作用的代谢物质。并通过人工培养技术实现生产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微生物 转化 三七 产生 抗菌 活性 物质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微生物转化三七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物质由生产菌株经液体或固体发酵生产方法得到;具体步骤如下:(1)生产菌株为(Aspergillus oryzae)1.1395,该菌株已于2005年10月31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1520;(2)液体发酵生产方法:a.将1.1395的菌丝体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25-29℃下培养5-7天,获得试管种;b.将试管种接种到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装50ml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配方为:0.5%-1%三七的乙醇提取物,99%-99.5%的PDB培养基,PDB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L;摇床培养温度为25-28℃,转速为150-220rpm,培养时间8-10天;c.将含菌丝的发酵液真空抽滤后,于60-70℃下减压浓缩或喷雾至干,获得活性物质;(3)固体发酵生产方法:a.将1.1395的菌丝体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25-29℃下培养5-7天,获得试管种;b.将99%-99.5%的固体培养物与0.5%-1%三七的乙醇提取物混合,然后装入100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装300g,120℃灭菌40分钟后,接入试管种,于25-28℃,静置培养15-20天,直到菌丝长满即成固体发酵物;其中固体培养物由小麦、大米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用,分别于摄氏100℃的开水中煮浸3分钟并过滤加入玉米粉后得到:固体培养物的配方为:30%小麦、30%玉米粉、40%大米;c.将固体发酵物冷冻干燥,95%乙醇室温浸提2天,60-70℃下减压浓缩,蒸干溶剂后即得活性物质;(4)液体发酵生产和固体发酵生产中的三七的乙醇提取物为:三七须根粉末用95%乙醇在60℃下浸提2小时,重复两次,两次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得浸膏状三七的乙醇提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870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鲜榨混合蔬果汁
- 下一篇:一种用天然植物处理废水中染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