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阀的机械安装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68194.X | 申请日: | 200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688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麒;汤广福;蓝元良;任孟干;王承民;燕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M1/00 | 分类号: | H02M1/00;H02H7/10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禾 |
地址: | 100085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阀的机械安装构造,涉及电力系统及电力电子系统中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辅助装置。采用双层卧式结构,由上下两层构成,两层之间采用复合支柱绝缘子连接。每层阀体都由阀组件1、光纤槽组件2、高电位板组件3、静态均压组件4、取能电流互感器(CT)组件5、吸收电容组件6、水管组件7、水冷电阻组件8及首尾框架9组成。阀体中需水冷的阀组件1和水冷电阻组件8与水管组件7设置在阀体的前侧;不需水冷的光纤槽组件2、高电位板组件3、取能电流互感器(CT)组件5、吸收电容组件6设置在阀体的后侧。各个部件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超厚的绿玉色环氧树脂板与首尾框架9连接。在环氧树脂板上开设有多个矩形豁口。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串联 补偿 晶闸管 机械 安装 构造 | ||
【主权项】:
1、一种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阀的机械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晶闸管阀的机械安装结构采用双层卧式结构,由上下两层构成,两层之间采用复合支柱绝缘子连接;每层阀体都由阀组件(1)、光纤槽组件(2)、高电位板组件(3)、静态均压组件(4)、电流互感器组件(5)、吸收电容组件(6)、水管组件(7)、水冷电阻组件(8)及首尾框架(9)组成;阀体中需水冷的阀组件(1)和水冷电阻组件(8)与水管组件(7)设置在阀体的前侧;不需水冷的光纤槽组件(2)、高电位板组件(3)、电流互感器组件(5)、吸收电容组件(6)设置在阀体的后侧;阀组件(1)、高电位板组件(3)、静态均压组件(4)、水冷电阻组件(8)、吸收电容组件(6)、电流互感器组件(5)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超厚的绿玉色环氧树脂板与首尾框架(9)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6819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 发电、变电或配电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