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分离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10075264.4 | 申请日: | 200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69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1-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任兵;王永炎;顾海鸥;孙建宁;王玉蓉;刘斌;赵现红;陈玉平;张绍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脑中风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效部位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原料药三七、栀子、冰片,将三七、栀子混合均匀,经稀乙醇回流提取制成清膏,加水分散后,通过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水洗脱后,再用稀乙醇对树脂柱上吸附的物质进行洗脱,收集稀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可用于治疗脑中风,尤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早期,本发明实现的制剂稳定,疗效确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脑中风 中药 有效 部位 及其 分离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该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为:本发明有效部位为淡棕色、棕色或棕褐色粉末,具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稀乙醇,难溶于氯仿、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香草醛-高氯酸反应阳性,醋酐-浓硫酸反应阳性,三氯化锑反应阳性,α-萘酚-浓硫酸反应阳性;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皂苷类、双环单萜类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为35.0~50.0%,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为18.0~30.0%,双环单萜类成分的含量为6.0~7.0%;有效部位中栀子苷含量为20.0~35.0%,人参皂苷Rg1 含量为3.0~9.0%,人参皂苷Rb1含量为4.0~10.0%,三七皂苷R1含量为0.5~3.0%,藏红花酸含量为0.05~0.15%;有效部位中龙脑含量为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7526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立静态标签转发路径的方法
- 下一篇:曲面测量仪